北京日報:取個名為啥要捨簡取繁 誰都不會念

請輸入關鍵詞:

北京日報:取個名為啥要捨簡取繁 誰都不會念

    報載:新學期剛開始,一些入學新生的名字可難住了教師。有的小學老師無奈中向報紙「訴苦」,記者還為此幫忙採訪求教。在「記者解讀」中列舉了「生僻」名字,如:黃俁揚、鄒荊燚、吳垚、梁優、劉D、孫骉,說這一溜六個名字,記者有七個字念不出來,於是「請出了《康熙字典》」,並加括號特別註明:「其他字典根本不管用,很多生僻冷字還是查不到,只有《康熙字典》最管用。」果真這樣嗎?非也。實則,在記者感歎「念不出來」的七個字中,「優」乃常用的「優」之繁體字,不能算「生僻冷字」;另外六個字雖較「生」、「冷」,但只要翻閱《現代漢語詞典》,皆可以一一查明,且其中的「燚」,註明「人名用字」;「垚」註明「多用於人名」。這就表明,說當下通行的「其他字典根本不管用」,惟《康熙字典》「最管用」,不僅言過其實,而且是一種捨近求遠、是古非今的誤導。

    所以,面對難念的「新名字」,我認為:首先應當協同教師,勸導家長「化繁為簡」,使用簡體字。例如,梁優宜寫為「梁優」。並可以慣用文言、繁體字寫作的錢鍾書為例,儘管有人提出「鍾書」應恢復「鍾書」,但在「漢字規範」面前,不分尊卑,一律平等;我們決不能因其為大名人、大學者而「開綠燈」,可享「繁體字」的「特權」。至於尋常百姓的孩子,報名上學乃是其大名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就更應該遵循漢字書寫規範,使用簡體字。其二,要幫助大家正確使用詞典。在老一輩革命家中,鄧小平同志詞典不離手,勤於查閱詞典,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應該善於以「今典」來解讀難字,而決不可「搬」出《康熙字典》之類的「古典」嚇人。據統計,編成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這部字典共收錄47035個字,雖為當時收字最多的第一部官修字書,但今天經過修訂的《辭源》、《辭海》,收錄的字數及對詞義的解釋,更遠遠超過了《康熙字典》。例如,「垚」字,意為高,亦釋作「山高」,看似「生僻」,實與毛澤東詩詞名句「六億神州盡舜堯」之「堯」,音同義通,故《辭海》釋曰:垚通堯,堯亦作垚。這就比《康熙字典》更簡明準確。還有記者「很費勁」地「教大家怎麼念」,說「俁,讀Yu,同娛字」,則完全錯了。俁、娛音近義異,絕不可等同。娛即快樂,而俁指人的形體,《詩經》中有「碩人俁俁」,意為高大美麗。我想,家長給孩子取名「俁」,如果要猜想其用意,如系女孩,該是長大了「曲美」像鞏俐,男孩則像「飛人」劉翔般英俊吧!

    寫到這裡,我聯想起魯迅在1921年寫的一篇雜文,題目就叫《名字》。其中引錄了宋代筆記《螢雪叢說》貶斥「今人生子,妄自尊大:多取文武富貴四字為名」,而褒揚「古者命名,多自貶損」,如謙稱「犬子」,以至「慕名野狗」。人所共知,魯迅是反「中庸」的,但對孩子取名卻「尚不失為中庸」,既不主張「文武富貴」,更反對「自稱豬狗」。今天,我們在新興的「國學」熱中遇到了某些難念的「新名字」,就要想到「天下父母心」,體察家長給孩子取名的美好「願景」,更要把營造新的「人名文化」作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容之一,以先進的文化理念去正確引導。這是學校老師,也是社會各界的共同責任。 (陳鴻祥)

 
北京日報:取個名為啥要捨簡取繁 誰都不會念相關內容
取名免費測名字
男孩取名大全
女孩取名大全
英文名字大全
免費取名參考
性格測試命理分析
取名網取名參考
取名網黃歷萬年曆
取名網實用查詢
情侶測試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