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艾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姓名含義解釋,取名用字解釋【北京艾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北字起名字解析
北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
北字的筆畫:【5畫】
北字的五行:【五行屬水】
北字的拼音:【běi】
北字的出處:[說文解字]:編號5205,第08捲上,北部第1字 [康熙字典]:頁152第25
北:意為北方,又有遼闊之意。(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23960次)
北
方位名。與「南」相對 [north]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為南北之北。--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萬物負陰而抱陽。--《老子》。王力按,山北為陰,山南為陽,老子的話等於說萬物負背而抱南。
然則北通巫峽。--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南聲函胡,北音清越。--宋·蘇軾《石鍾山記》
沛公北向坐。--《史記·項羽本紀》
又北向。--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又如:正北;西北;東北;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陽市北。東漢及魏晉的王侯公卿多葬於此。泛指墓地);北闈(清代在順天(今北京)的鄉試稱「北闈」,在江寧(今南京)的鄉試稱「南闈
京字起名字解析
京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
京字的筆畫:【8畫】
京字的五行:【五行屬木】
京字的拼音:【jīng】
京字的出處:[說文解字]:編號3312,第05卷下,京部第1字 [康熙字典]:頁88第19
京:本義指人工築起的高土堆。京字屬甲骨文字形,像築起的高丘形,上為聳起的尖端。後也有國都,首都之意。(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17660次)
京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築起的高丘形,上為聳起的尖端。本義:人工築起的高土堆)
同本義 [artificial mound]
京,人所為絕京丘也。--《說文》
辨京陵。--《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築重京。--《淮南子·覽冥》
為京邱若山陵。--《呂氏春秋·禁塞》
乃覯於京。--《詩·大雅·公劉》
於塹裡築京,皆高五六丈。--《三國誌·公孫瓚傳》
又如:築京(堆土為小山);京丘(為戰死的人所築的墳墓。即京觀);京觀(古代戰爭中,勝者為了炫耀武功,收集敵人屍首,封土而成的高塚);京塚(京觀)。泛指高大的山丘 [tall mourtian]
望楚與堂,景山
京jīng
⒈國都,首都:~城。
⒉特指我國的首都北京:~劇。~九(北京、九龍)鐵路。
⒊大:莫之與~(沒有比他更大的)。
⒋數目字。〈古〉指一千萬。另說十億為兆,十兆為~。
⒌[京族]
1我國少數民族之一。
2越南的主要民族。
⒍[京畿]稱國都或國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艾字起名字解析
艾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
艾字的筆畫:【5畫】
艾字的五行:【五行屬土】
艾字的拼音:【ai】
艾字的出處:[說文解字]:編號0389,第01卷下,艸部第149字 [康熙字典]:頁1017第09
艾:艾字的原義是指一種有香氣的草,又名艾草、艾蒿。 另外,艾字又指艾草的顏色,即蒼白色或綠色,以及作為對年老人的尊稱,或形容美好、停止、治理等。作人名時,主要是取用艾字的草名和形容美好之義。(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26310次)
艾〈名〉
(形聲。本義:草名)
即艾蒿 。一種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葉製成艾絨,供針灸用
艾,冰台也。--《說文》
削冰令圓舉以向日,干艾於後,承其景則得火,故曰冰台。--《博物誌》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詩·王風·采葛》
求三年之艾也。--《孟子》。
又如:艾人(用艾草結成的草人。舊俗在端午節以艾人懸掛於門上,可以避邪除毒)
老年,對老年人的敬稱
有幼、壯、艾之期。--劉禹錫《送鴻舉師游江南引》
五十曰艾,服官政。--《禮記》。鄭玄注:艾,老也
艾ai
⒈多年生草本,有香氣,秋季開黃色小花。全草供藥用,可殺蟲,防治植物病蟲害。葉可制艾絨,供灸病用。枝葉燻煙,可驅蚊、蠅等。
⒉止,絕:方興未~。
⒊美好:幼~。
────────────────—
艾yi
⒈治理,改正。[自怨自艾](艾:割草。〈喻〉改正)原本指自己怨恨過錯,自己改正。現今常用於只指自己悔恨,不含改正。
學字起名字解析
學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
學字的筆畫:【8畫】
學字的五行:【五行屬水】
學字的拼音:【xue】
學字的出處:[康熙字典]:頁279第12
學:學家的意思是指學習或學問,以及通過做學問而形成的學派,或學習的場所學校等。作人名用時,也指學問或學習、模仿。(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667360次)
學
(形聲。本作「壆」,象雙手構木為屋形。後作聲符,加「子」為義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學習的主體。本義:學習)
同本義 [study;learn]
學,識也。--《廣雅》
好學近乎知。--《禮記·中庸》
念終始典於學。--《禮記·文王世子》
學,效也。近而愈明者學也。--《尚書大傳》
學者,學其所不能學也。--《莊子·庚桑楚》
遠尋師學。--《後漢書·列女傳》
學而時習之。--《論語》
學即繼以問也。--清·劉開《問說》
又如:學書(認真讀書);學學乖(經世面,學聰明);學理論;學技術;好學;苦學;教學相長;學文(學習人文學科或社會
學(學、學)xue
⒈指學習:~工。~農。~醫。~哲學。~而不厭。~習科學知識。
⒉模仿:邊看邊~。照字帖~寫字。鸚鵡~舌。
⒊指學問。
1反映客觀事物的系統知識:這是一門新興的~問。
2知識:求~。博~多才。
3學和問:勤~多問。
⒋指學識,學術上的知識和修養:她的~識淵博。
⒌指學校,集體培養人才的地方:小~。中~。大~。
⒍指學科,分門別類的有系統的知識:醫~。化~。生物~。經濟~。
⒎[學術]一切學問的總稱。
⒏[學說]學術上有系統的見解、主張和理論。
⒐[學生]
1在學校學習的人。
2向前輩或向能者學習的人。
3求學者謙稱自己。
⒑[學徒]由師傅傳授,在工作中學習知識、技能的人。
⒒[學士]
1〈古〉官名:翰林~士。
2舊稱學者:文人~士。
3學位名:在碩士之下。
⒓[學者]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⒔[學閥]憑借勢力,把持教育界或學術界的人。
⒕[學棍]指舊時在教育界憑借反動權勢為非作歹的人。
⒖[學究]唐代有"學究一經科",應考此科的人稱"學究"。後來指淺薄迂腐的讀書人。
────────────────—
學xiao 1.教導。
文字起名字解析
文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
文字的筆畫:【4畫】
文字的五行:【五行屬水】
文字的拼音:【wen】
文字的出處:[說文解字]:編號5693,第09捲上,文部第1字 [康熙字典]:頁477第01
文:文字的本義是指絲織品上縱橫交錯的條理、圖形,花紋,後來也指其他相關的東西,如文彩、文明、文化、文才等。文字廣泛用於人名,所取意義主要包括:1)華美,有文采;2)文化、文明、文辭;3)有文質彬彬的修養。(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3030770次)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紋理縱橫交錯形。「文」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花紋;紋理)
同本義 [figure;veins]
文,錯畫也。像交文。今字作紋。--《說文》
五章以奉五色。--《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注:「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黼。」
美於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韓非子·十過》
織文鳥章,白旆央央。--《詩·小雅·六月》
斑文小魚。--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又如:文駕(彩車);文斑(雜色的斑紋);文旆(有文彩的旗幟);文繡(繡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刺花圖案);文織(有
文wen
⒈事物的紋理或形象,線條交錯的圖形、花紋:水~。天~。蝮蛇多~。
⒉刺畫花紋:~身。
⒊字,記錄語言的符號:~字。甲骨~。
⒋掩飾:~飾。~過飾非。
⒌溫和,柔和,不猛烈:~雅。~ 火。~縐縐。
⒍外表,容態:~質彬彬。
⒎華美:~采。
⒏非軍事的,關於知識分子的:~職。~事。~人。能~能武。
⒐舊時指禮樂典章制度:虛~。繁~縟節。
⒑量詞。舊時銅錢一枚稱一文。〈引〉金錢:一~不值(毫無價值)。
⒒[文言]舊時寫文章常用的言詞,與"白話"相對。又省稱"文":半~半白。
⒓[文章]
1錯綜華美的色彩或花紋:~章燦爛華麗。
2獨立成篇的有組織的文字,也省稱"文":一篇好~章。作~。論~。散~。小品~。
3指暗中含有的意思:這件事還大有~章。
⒔[文學]用文字、語言表現出來的藝術作品,如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
⒕[文物]歷代遺留下來的在文化歷史發展上有價值的東西。
⒖[文獻]有歷史價值或參考價值的圖書資料。
⒗[文化]
1通常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之總和。
2考古學用語。指同一個歷史時期遺跡、遺物的綜合體。如仰韶~化。
3指語文、藝術、教育、科學等知識和運用文字的能力:~化程度。
⒘[文藝]文學和藝術。也專指文學或表演藝術。
⒙[文明]
1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和具有較高文化的狀態。跟"野蠻"相對:物質~明。精神~明。中國是人類古代~明發源地之一。
2舊指二十世紀初期從西方國家傳來的習俗和事物:~明戲。~明棍。
化字起名字解析
化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
化字的筆畫:【4畫】
化字的五行:【五行屬水】
化字的拼音:【hua】
化字的出處:[說文解字]:編號5190,第08捲上,×部第4字 [康熙字典]:頁152第20
化:指變化,改變,造化,大自然的功能,風俗,教化等含義。(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47750次)
化〈動〉
(古字為「匕」。會意。甲骨文,從二人,像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變化。本義:變化,改變)
同本義 [turn;change]
匕,變也。--《說文》。徐灝曰:「匕化古今字。」
知變化之道。--《易·系辭傳》。虞注:「在陽稱變,在陰稱化,四時變化。」荀注:「春夏為變,秋冬為化,坤化為物。」
和故百物化焉。--《禮記·樂記》
若欲其化也。--《周禮·柞氏》。注:「猶生也。」
狀態而實無別而為異者謂之化。--《荀子·正名》。注:「化者改舊形之名。」
勝敗若化。--《國語·晉語》。注:「言轉化無常也。」
因時而化。--《呂氏
化hua
⒈改變:大變~。感~人。蛹~為蛾。~為烏有。頑固不~。
⒉融解:雪~了。
⒊消除,消食:~痰清熱。~食消積。
⒋大自然的功能:造~。
⒌僧、道祈求佈施:~緣的。去~齋。
⒍燒:火~。
⒎習俗,風氣:風~(也指物體被風腐蝕)。
⒏放於名詞或形容詞後,〈表〉變成或使成為某種性質或狀態:綠~。革命~。科學~。現代~。工業~。
⒐《化學》的簡稱:數理~。
⒑[化驗]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檢驗物品的成分和性質。
⒒[化合]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化學元素或化合物結合,生成一個成份較複雜的化合物的反應。
⒓[化石]埋在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變成的石塊,或帶有它們遺跡的石塊:自貢恐龍~石。
⒔也作"花"。用掉,耗費:~時間。莫亂~錢。[化銷][化消]費用。
────────────────—
化huā 1.用掉;消耗。 2.見"化子"。 3.見"化化"。
────────────────—
化e 1.見"化言"。
發字起名字解析
發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
發字的筆畫:【5畫】
發字的五行:【五行屬水】
發字的拼音:【fā】
發字的出處:[康熙字典]:頁165第27
發:發讀fa時,指頭髮,不用於人名。發( 讀fā時)的含義較多,最初指把箭射出去,成語有「百發百中」。此外的意義有出發,啟程,興起,生長,奮發,發揚,發表,擴大,發展等。(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219500次)
發
(形聲。本義: 放箭)
同本義 [shoot an arrow]
發,射發也。--《說文》
壹發五豝。--《詩·召南·騶虞》
發彼有的。--《詩·小雅·賓之初筵》
循聲而發。--《禮記·射義》
矢四發。--《漢書·匈奴傳》
其射,見敵急,非在數十步之內,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史記·李將軍列傳》
暮見火而俱發。--《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見其發矢十中八九。--宋·歐陽修《歸田錄》
度不中而輕發。--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又如: 百發百中; 發矢(射箭); 發箭(射箭);發功(指射技)
出發;上路 [set out;start off]
發(發) fā
⒈長出,產生:~新枝。舊病復~。~電廠。
⒉送出,交付,跟"收"相對:~放。收~室。~特快信。~身份證。
⒊派遣,出發:~兵。打~他走。六軍不~無奈何。
⒋放射:~箭。~導彈。百~百中。〈引〉槍彈、炮彈的一枚:子彈兩百~。
⒌說出,公佈:你要~問?她要~言。我敢~誓。~佈告示。
⒍開始,開始的動作:~源。~起。~動。
⒎揭露,打開,找出:揭~。~掘。~覺。
⒏顯露,盡力,盡量:臉色~紅。~憤圖強。~揮優勢。~揚光大。
⒐擴大,張大,增多:~面。~銀耳。~財。
⒑放散,散開:~散。蒸~。~汗藥。
⒒感到,感覺,感動:~癢。~高燒。~人深省。
⒓生長,擴充,變化過程:~育。~展。
⒔
【發落】處分,處理。
⒕
【發行】出售:~行報刊。
⒖
【發難】發動反抗或叛亂。
⒗
【發表】
1表達,宣佈:~表意見。~表聲明。
2在報、刊上登載:~表評論。此文已~表。
⒘
【發明】創造出新事物:她~明瞭新型節能燈。
⒙
【發達】興盛,旺盛,聰明:科學~達。頭腦~達。
────────────────—
發(髮)fa頭髮:理~店。生~藥。怒~衝冠。
────────────────—
發bō 1.彎曲。
展字起名字解析
展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
展字的筆畫:【10畫】
展字的五行:【五行屬火】
展字的拼音:【zhǎn】
展字的出處:[說文解字]:編號5379,第08捲上,屍部第6字 [康熙字典]:頁302第10
展:放開、伸開、張開;放寬;陳,陳列。(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82110次)
展
(形聲。小篆字形假臥的人形。從屍,與人體動作有關。本義:轉動)
同本義 [turn]
展,轉也。--《說文》
展,轉,反側也。--《廣雅》
展轉伏枕。--《韓詩澤陂》
憂心展轉。--《楚辭·惜賢》
展眼已是夏末秋初。--《紅樓夢》
又如:展動(翻動);展輪(轉輪。多指啟程出行);展思(展轉思念)
舒展;伸展 [stretch]
侈必展。--《國語·晉語》
盜跖大怒,兩展其足,案劍瞋目。--《莊子·盜跖》
又如:展放(舒展);展眉舒眼(眼、眉舒展開來。形容稱心如意而高興的樣子);展舒(舒展);展懷(舒懷,開懷)
張開;展現或進入視野 [unfold;un
展zhǎn
⒈伸開,舒張開:~開。~卷。~眉。~望。伸~。擴~。
⒉發揮:施~。一籌莫~。
⒊陳,陳列:~覽。畫~。
⒋推遲,放寬:~期。~限。
有字起名字解析
有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
有字的筆畫:【6畫】
有字的五行:【五行屬土】
有字的拼音:【yǒu】
有字的出處:[說文解字]:編號4299,第07捲上,有部第1字 [康熙字典]:頁504第20
有:有字的本義是具有或擁有,取名時使用有字,主要是作修飾詞用,表示期望在某些方面有所收穫。(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65800次)
有
(會意。金文字形,從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義:具有,與「無」相對)
同本義 [have;possess]
有,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說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許雲月有食之,猶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傳·莊公二十八年》
大有眾也。--《易·雜卦》
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又如:有來有去(有板有眼);有命無運(謂命好,運氣卻不好);有酒膽無飯力(表面剛強,骨子裡懦弱);有竡劃沒是處(雖有安排,但無法實現。喻指無處下手之意);有尺水行
有yǒu
⒈跟"無"相對。
1〈表〉所屬:她~部錄像機。
2〈表〉存在:~見解。~希望。~花~草。
3〈表〉發生和出現:他~傷了。情況~了變化。
4〈表〉估量或比較:這隻雞~五斤多。他~你那樣高了。
5〈表〉大或多:~把年紀。富~成效。~的是(多得很)。
⒉用於某些動詞前面。〈表〉客氣:~請。~坐。~勞。
⒊佔據:占~。孫權據~江東。
⒋跟"某"、"某些"相近或指一部分:~一時期。~人不同意。~的(有些)地方工作未做好。
⒌〈古〉漢語詞頭,作助詞(無義):~夏。~周。
⒍[有為]有作為。
⒎[有方]得法。得當。
⒏[有傾]不多久,過了一會兒。
⒐[有司]〈古〉稱官吏。
⒑[有限]
1有條件的,有邊際的,可以窮盡的:~限公司。
2不多的,有一定限度的。
⒒[有效]有作用,有效果:很~效。
────────────────—
有you同"又"。還有,再加上:三十~六。
限字起名字解析
限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
限字的筆畫:【8畫】
限字的五行:【五行屬金】
限字的拼音:【xian】
限字的出處:[說文解字]:編號9581,第14卷下,阜部第14字 [康熙字典]:頁1350第07
限:定範圍;指定的範圍;範圍的極限。(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160次)
限
(形聲。從阜,艮聲。阜,土山,與山勢有關。本義:阻隔)
同本義 [separate;cut off;sunder]
限,阻也。--《說文》
限之以大故。--《楚辭·懷沙》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又如:限絕(隔絕);限隔(阻隔;隔絕);限帶(阻隔圍繞);限難(阻難)
限制;限定 [limit]
是身如浮雲,安可限南北。--杜甫《別贊上人》
又如:限狀(限期完成公務的文書)
限
險阻 [danger and barrier]
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戰國策》
限期 [deadline]
限六日內交。--《廣東軍務記》
不可限以時月。--宋·沈
限xian
⒈定範圍:~制。~定。~期完成。
⒉指定的範圍:界~。期~。權~。
⒊險阻:巫山之~。
⒋[限額]規定的數額。
⒌〔限度〕範圍的極限:最大~度。最低~度。
公字起名字解析
公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
公字的筆畫:【4畫】
公字的五行:【五行屬木】
公字的拼音:【gōng】
公字的出處:[說文解字]:編號0716,第02捲上,八部第10字 [康熙字典]:頁126第28
公:公字的本義是指正直無私。在引申義中,公字又表示公事、公然等義,有時也指人。指人時,情況較為複雜。如古時對人尊稱為公,也稱祖父或父親、丈夫的父親為公,有時則指雄性的動物,如公雞、公牛等。另外,古時還把一種封爵稱為公,地位在王爵和侯爵之間。(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21680次)
公〈形〉
(會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私」的本字)。合起來表示「與私相背」,即「公正無私」的意思。本義:公正,無私)
同本義 [just]
公,平分也。--《說文》
背謂之公,或說,分其以與人為公。--《韓非子·五蠹》
公之為言公正無私也。--《春秋·元命苞》
兼覆無私謂之公。--《賈子·道術》
舉公義,辟私怨。-《墨子·尚賢上》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公氣(正大,公正);公素(公正質樸);公潔(公正廉潔);公慎(公正謹慎);公誠(
公gōng
⒈國家的或集體的,跟"私"相對:~文。~款。~糧。~而忘私。立黨為~。愛護~共財產。
⒉正直,合理:~事~辦。~正無私。買賣~平。
⒊共同的,大家認可的,大家適用的:~約。~認。~海。
⒋能普遍用於同類事物的:~式。
⒌讓大家知道:~布賬目。可以~開。發佈~報。
⒍雄性的:~牛。
⒎稱祖輩或年老的男人:大~。外~。老~ ~。
⒏丈夫的父親:贍養~婆。
⒐對男子的尊稱:諸~。
⒑〈古〉五等爵位(~侯伯子男)的第一等。
⒒公制的計量單位和曆法:~斤。~裡。~尺。~歷。~元。
⒓[公司]合股或單股經營的工、商企事業組織:石油~司。服務~司。
⒔[公子]舊時稱王、侯、官僚的兒子。也用於對別人兒子的敬稱。
⒕[公主]皇帝或國王的女兒。也指皇帝或國王的姑母、姐妹等。
⒖[公民]具有一個國家的國籍,按憲法或法律規定享有權利與承擔義務的人。
⒗[公使]由一國元首派駐到別國的、低於大使級的代表。通常都授有"特命全權公使"銜。
司字起名字解析
司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
司字的筆畫:【5畫】
司字的五行:【五行屬金】
司字的拼音:【sī】
司字的出處:[說文解字]:編號5741,第09捲上,司部第1字 [康熙字典]:頁174第03
司:表示一個人用口發佈命令,有統治、管理義。本義:職掌,主管。(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6810次)
司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個人用口發佈命令,有統治、管理義。從反後,意思說,與帝王「後」相對為「司」,即有司。本義:職掌,主管)
同本義(含負責掌握、處理之意) [take charge of]
司,臣司事於外者。--《說文》
司,臣也。--《廣雅》
司,主也。--《小爾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
司王朝。--《周禮·師氏》
司,主也。--《廣雅》
曰司徒。--《禮記·曲禮》。疏:「凡言司者,總其領也。」
至於守司囹圄,禁制刑罰,人臣擅之,此謂刑劫。--《韓非子·三守》
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韓
司sī
⒈主管,掌管:~令。~法。~機。各~其事。
⒉政府機關名稱。我國部以下的辦事單位:外交部西歐~。
⒊觀察:~日月之長短。
────────────────—
司si 1.通"伺"。偵察;探察。 2.通"伺"。守候;等待。 3.同"嗣"。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