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簞
簡體:簞
繁體:簞
讀音:dān
拼音:dan
部首:竹
五行:木
簞
(形聲。從竹,單聲。本義: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
同本義[a bamboo utensil for holding cooked rice]
簞,笥也。從竹,單聲。--《說文》
簞,小筐也。--《漢律令》
苞苴簞笥。--《禮記·曲禮》
櫛實於簞。--《儀禮·士冠禮》
簞食與肉。--《左傳·宣公二年》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孟子·告子上》
又如:簞笥(盛飯竹器);簞瓢(簞:食器;瓢:飲器。比喻家境貧寒,生活清苦)
盛物件的小筐 [small basket]
與之一簞珠,使問趙孟。--《左傳·哀公二十年》
簞食
[cooked rice in basket]︰裝在簞笥裡的飯食
簞 dān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
【簞食壺漿】原指百姓用酒飯歡迎軍隊。現多形容正義之師受人民歡迎的情狀。
簞字編碼:
五筆98:TUJF 倉頡:HCWJ 四角號碼:88506 UniCode碼:U+7BAA 規範漢字編號:5747
簞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889第32
起名字典:
簞
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30次)
康熙字典:
簞
康熙筆畫:18畫
dān
<名>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魚我所欲也》:「一~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短褐穿結,~瓢屢空。」《娊刈麥》:「婦姑荷~食,童稚攜壺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