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邑
簡體:邑
繁體:邑
讀音:yi
拼音:yi
部首:邑
五行:土
一生清雅,秀氣溫和,中年潦倒,晚年吉昌。
邑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為囗,表疆域,下為跪著的人形,表人口。合起來表城邑。「邑」是漢字的一個部首,變體為右耳旁。從「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關。本義:國)
古代稱侯國為邑 [state]
邑,國也。--《說文》。段玉裁注:「《左傳》凡稱人曰大國,凡自稱曰敞邑。古國邑通稱。」朱駿聲通訓定聲:「《書》『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謂國。」
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左傳·僖公四年》
又如:敝邑(對本國的謙稱)
國都,京城 [capital]
邑外謂之郊。--《爾雅》。郭璞注:邑,國都也
商邑翼翼。--《詩·商頌·殷武》
(
邑yi
⒈都城,城市:都~。
⒉縣,城鎮:~人(本縣人)。小則獲~,大則得城。
⒊[邑邑]
1憂悶不安的樣子:安能~ ~。
2微弱的樣子:和風~ ~。
────────────────—
邑e 1.奉承,曲從。
邑字編碼:
五筆98:KCB 倉頡:RAU 四角號碼:60717 UniCode碼:U+9091 規範漢字編號:0748
邑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3984,第06卷下,邑部第1字 [康熙字典]:頁1267第42
起名字典:
邑
都城,城市;縣,城鎮。(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3500次)
康熙字典:
邑
康熙筆畫:7畫
yi
1<名>城鎮。《六國論》:「小則獲~,大則得城。」
2<動>封地。《荊軻刺秦王》:「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萬家。」
3<名>縣。《促織》:「~有成名者,操童子業,久不售。」
4<形>通「悒」。憂愁不安。《漢書?杜鄴傳》:「由後視前,忿~非之。」
【邑人】同屬一縣的人。
【邑邑】通「悒悒」,憂悶不悅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