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午
簡體:午
繁體:午
讀音:wǔ
拼音:wu
部首:十
五行:火
食禄齐美,环境良好,中年奔波,晚年吉庆。
午
(象形。本义:御马索)
同本义 [rope that use to manage horse]
[甲骨文“午”字]疑当是索形,殆驭马之辔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
地支的第七位 [the seventh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午曰敦羊。--《尔雅》
用以纪月。即农历五月
午,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说文》
用以纪日
庚午之日,日始有谪。--《左传》
用以纪时,即十一时至十三时;正午,白天十二时 [noon]
午战于彼。--《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时已过午。--《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过午已昏。--明·归有
午wǔ
⒈地支的第七位,也用作次序第七。
⒉[午时]十一点到十三点。
⒊特指正午(十二点):~餐。上~。中~。下~。
⒋[午夜]半夜。
午字編碼:
五筆98:TFJ 倉頡:OJ 四角號碼:80400 UniCode碼:U+5348 規範漢字編號:0119
午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9748,第14卷下,午部第1字 [康熙字典]:頁156第04
起名字典:
午
地支的第七位,也用作次序第七。(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6770次)
康熙字典:
午
康熙筆畫:4畫
wǔ
1<名>地支的第七位,如「甲午海戰」。
2<名>十二時辰之一,相當於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一時。《柳毅傳》:「~戰於彼,未還於此。」
3<名>中午;正午。《三峽》:「自非亭~夜分,不見曦月。」
4<形>縱橫相交。《儀禮?特牲饋食禮》:「肵俎心舌皆去本末,~割之。」
【午道】縱橫交錯的道路。
【午日】即端午日,農曆五月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