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悛
簡體:悛
繁體:悛
讀音:quān
拼音:quan
部首:
五行:木
悛〈動〉
(形聲。本義:停止)
同本義 [stop]
悛,止也。--《說文》
長惡不悛。--《左傳·隱公六年》
康猶不悛。--《左傳·成公十三年》
其有悛乎?--《國語》
悔改;改變 [change;repent]
悛,更也。--《廣雅·釋詁三》
亦無悛容。--《左傳·襄公七年》
為是悛而止。--《左傳·昭公九年》
過而不悛。--《韓非子·難四》
又如:怙惡不悛;悛志(悔改之意);悛改(後悔而改過);悛心(悔改之心);悛革(悔改);悛悟(悔悟);悛悔(悔改;悔悟);悛容(悔改的表情);悛移(悔改);悛惕(悔悟戒懼)
悛quān改,悔改:怙惡不~(一貫作惡,不肯悔改)。
悛字編碼:
五筆98:NCWT 倉頡:PICE 四角號碼:93047 UniCode碼:U+609B 規範漢字編號:4665
悛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6756,第10卷下,心部第89字 [康熙字典]:頁387第34
起名字典:
悛
指停止。(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40次)
康熙字典:
悛
康熙筆畫:11畫
quān
<動>改;悔改。《韓非子?難四》:「過而不~,亡之本也。」成語有「怙惡不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