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垂
簡體:垂
繁體:垂
讀音:chui
拼音:chui
部首:土丿
五行:金
垂字編碼:
五筆98:TGAF 倉頡:HJTM 四角號碼:20105 UniCode碼:U+5782 規範漢字編號:1125
垂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9101,第13卷下,土部第130字 [康熙字典]:頁227第16
起名字典:
垂
意為邊疆,邊境,也有懸垂,垂掛之意。(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7860次)
康熙字典:
垂
康熙筆畫:8畫
chui
1<名>邊疆,邊境。又寫作「陲」。曹植《白馬篇》:「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
2<動>垂掛。《促織》:「入其捨,則密室~簾。」《孔雀東南飛》:「紅羅復斗帳,四角~香囊。」
3<動>垂落,落下。《荊軻刺秦王》:「士皆~淚涕泣。」《行路難》:「閒來~犯釣碧溪上。」
4<動>流傳。《荀子?王霸》:「名~乎後世。」成語有「永垂不朽。」
5<動>臨近。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以大杖擊二十,~死。」
6<副>敬詞。表示對方高於自己。白居易《答崔侍郎書》:「~問以鄙況。」《中山狼傳》:「請訴之,願丈人~聽。」
【垂成】1.接近完成。陳壽《三國誌?吳書?薛綜傳》:「實欲使卒~之功,編於前史之末。」2.指莊稼將近成熟。蘇軾《祈睛吳山祝文》:「歲既大熟,惟神之賜;害於~,匪神之意。」
【垂垂】1.漸漸。2.表下落。3.低垂。4.延伸。
【垂拱】1.垂衣拱手,言不親理事務。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文武並用,~而治。」後多用以頌揚帝王無為而治。吳兢《貞觀政要?君道》:「鳴琴~,不言而化。」2.猶「袖手」。形容置身事外。司馬遷《史記?黥布列傳》:「大王撫萬人之眾,無一人渡淮者,~而觀其孰勝。」3.兩手重合而下垂,表恭敬。《禮記?玉藻》:「凡侍於君,紳垂,足如履齊,頤霤,~,視下而聽上。」
【垂暮】傍晚,比喻晚年。
【垂榮】煥發光彩。
【垂世】留傳後世。
【垂示】1.留給後人示範。范曄《後漢書?順烈梁皇后紀》:「無以述遵先世,~後世也。」2.謙詞。表示對方居高以示下。駱賓王《和<閨情詩>啟》:「學士袁慶隆奉宣教旨,~《閨情詩》並序。」
【垂髫】古時候兒童頭髮下垂,故用以代指兒童。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並怡然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