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殛
簡體:殛
繁體:殛
讀音:ji
拼音:ji
部首:歹
五行:木
殛
(形聲。從歹,亟聲。從「歹」,表示與死亡有關。本義:誅,殺死)
同本義 [kill]
殛,誅也。--《說文》
明神殛之。--《左傳·襄公十一年》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書·湯誓》
乃殛鯀於羽山。--《史記·夏本紀》
願丞相思舜帝殛鯀用禹之義。--《三國演義》
又如:雷殛
懲罰 [punish]
爽惟天其罰殛我,我其不怨。--《書·康誥》
又如:殛罰(懲罰)
流放,放逐。通「極」 [banish]
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漢·蔡琰《胡笳十八拍》
殛ji誅殺,致死:雷~。
殛字編碼:
五筆98:GQBG 倉頡:MNMEM 四角號碼:17214 UniCode碼:U+6B9B 規範漢字編號:5114
殛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2528,第04卷下,歹部第11字 [康熙字典]:頁582第08
起名字典:
殛
暫無。(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0次)
康熙字典:
殛
康熙筆畫:12畫
ji
<動>誅殺。《史記?夏本紀》:「乃~鯀於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