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楮
簡體:楮
繁體:楮
讀音:chǔ
拼音:chu
部首:木
五行:木
楮
(形声。从木,者声。本义:楮树,叶似桑,皮可以造纸)
同本义 [paper mulberry]。可制纸
又如:楮叶(楮树的叶);楮鸡(楮树上所寄生的木耳)
纸的代称 [paper]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楮知白(纸的别名);楮先生(纸的别名);楮墨(纸与墨。也是诗文和书画的代称);楮生(纸的别名)
纸钱 [paper money]。宋、金、元时发行的纸币,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如:楮帛(纸钱锡箔等焚化物);楮券(纸币,钞票)
楮chǔ即"榖树",见榖。
楮字編碼:
五筆98:SFTJ 倉頡:DJKA 四角號碼:44960 UniCode碼:U+696E 規範漢字編號:5094
楮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3506,第06捲上,木部第113字 [康熙字典]:頁541第09
起名字典:
楮
指楮樹,葉似桑,皮可以造紙。楮也是紙的代稱。(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50次)
康熙字典:
楮
康熙筆畫:12畫
chǔ
1<名>樹名,樹皮可用來造紙。《山海經?西山經》:「(鳥危之山)其陰多檀~。」
2<名>紙的代稱。《書博雞者事》:「即連~為巨幅,廣二丈,大書一『屈』字。」
【楮先生】即紙。韓愈在《毛穎傳》中,以物擬人,把毛竹稱為毛穎,把紙稱作楮先生,於是後來楮先生成了紙的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