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枳
簡體:枳
繁體:枳
讀音:zhī
拼音:zhi
部首:木
五行:木
枳
枸橘,又称“臭橘” [trifoliate orange]
枳木似橘。从木,只声。--《说文》
殷以椇。--《礼记·明堂位》。注:“椇之言枳椇也。谓曲桡之也。”
楗六枳而为篱兮。--《后汉书·冯衍传》。注:“枳,芬木也。”
橘逾淮而北为枳。--《周礼·考工记·序宫》
一种耐寒的中国落叶橘树,有三小叶的叶片,果实小有芳香,很酸。广泛栽种作为观赏叶或作为绿篱,尤其作为砧木以芽接各种食用的柑桔
古县名 [Zhi county]。战国时楚有枳邑,汉置枳县,属巴郡。故地在今四川省涪陵县
枳zhǐ又叫"枸橘"。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多刺,叶是三小片的复叶,花白色,果实球形。叶和果实均供药用。中药上将未成熟的枳、枸橼等果实叫"枳实";成熟的枳、枸橼等果实叫"枳壳。
────────────────—
枳zhī 1.通"胑"。肢体。 2.通"枝"。歧出。参见"枳首蛇"。
枳字編碼:
五筆98:SKWY 倉頡:DRC 四角號碼:46980 UniCode碼:U+67B3 規範漢字編號:4150
枳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3500,第06捲上,木部第107字 [康熙字典]:頁517第07
起名字典:
枳
一種耐寒的中國落葉橘樹,有三小葉的葉片,果實小有芳香,很酸。廣泛栽種作為觀賞葉或作為綠籬,尤其作為砧木以芽接各種食用的柑桔。(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310次)
康熙字典:
枳
康熙筆畫:17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