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淤
簡體:淤
繁體:淤
讀音:yū
拼音:yu
部首:氵
五行:水
淤〈名〉
(形声。从水,于声。本义:水中沉淀的泥沙)
同本义 [silt]
春夏干燥, 少水时也, 故使河流迟, 贮淤而稍浅。 --《汉书》
又如:淤滩(淤泥形成的滩地);引淤肥田
泥沙冲积成的地带 [sludge]
楚人种麦满河淤,仰看浮槎栖古木。--宋·苏轼《河复》
淤
将含有大量淤泥的河水引入低洼地,令其沉淀以改良土壤 [become silted up]
阳武县民邢晏等三百六十四户言。”田沙碱瘠薄,乞淤溉…以助兴修。--《宋史·河渠志》
S秩纟淤田(用水将淤泥引入农田);淤溉(引含有大量淤泥的水灌田,使淤泥沉淀,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
滞塞,不流通
淤yū
⒈滞塞,不流通:~塞。水沟~了。
⒉沉积的泥沙:~泥。河~。
⒊通"瘀"。积血:~血。
淤字編碼:
五筆98:IYWU 倉頡:EYSY 四角號碼:38133 UniCode碼:U+6DE4 規範漢字編號:2429
淤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7342,第11捲上,水部第397字 [康熙字典]:頁630第23
起名字典:
淤
滯塞,不流通;沉積的泥沙;通瘀。積血。(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90次)
康熙字典:
淤
康熙筆畫:12畫
yū
1<名>水底沉積的污泥。杜甫《贈李八秘書別三十韻》:「潏水帶寒~。」
2<名>沖積而成的水中陸地。司馬相如《上林賦》:「行乎洲~之浦。」
3<動>淤積。《新唐書?孟簡傳》:「州有孟瀆,久~閼。」
【淤閼】水流不通。
【淤溉】用含有淤泥的水灌田以增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