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俎
簡體:俎
繁體:俎
讀音:zǔ
拼音:zu
部首:人
五行:金
俎
(指事兼形声。小篆字形。《说文》“从半肉在且上。”且,祭祀所用的礼器。本义: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
同本义 [a sacrificial utensil]
为俎孔硕。--《诗·小雅·楚茨》
鸟兽之肉,不登于俎。--《左传·隐公五年》
祭操俎。--《山海经·海外西经》
俎豆之事。--《论语·卫灵公》
庖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又如:俎几(俎形如几,故称。古代祭祀、燕飨时所用的礼器);俎拒(俎足中央的横木);俎味(祭祀用食品)
古代割肉用的砧板。多木制,也有青铜铸的,大方形
俎zǔ
⒈〈古〉祭祀时放置牛羊等祭品的器具。
⒉切肉或菜时所使用的砧板:刀~。
俎字編碼:
五筆98:WWEG 倉頡:OOBM 四角號碼:87812 UniCode碼:U+4FCE 規範漢字編號:4274
俎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9423,第14捲上,且部第2字 [康熙字典]:頁104第21
起名字典:
俎
暫無。(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0次)
康熙字典:
俎
康熙筆畫:9畫
zǔ
1<名>古代祭祀時盛牛羊等祭品的禮器。《左傳?隱公五年》:「鳥獸之肉不登於~……則公不射。」
2<名>切肉用的案板。《鴻門宴》:「如今人方為刀~,我為魚肉,何辭為?」
【俎豆】⒈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俎是放肉的几案,豆是盛乾肉類食物的器皿。⒉引申為祭祀崇奉之意。
【俎食】俎上盛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