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焉
簡體:焉
繁體:焉
讀音:yān
拼音:yan
部首:
五行:土
焉
(象形。小篆字形。像鳥形。本義:焉鳥)
鳥名 [a kind of bird]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見蒼翠一林,其中則楮煙墨宇,椒櫪坎地,群焉胙充,飛而不舉。--唐·黃滔《唐城客夢》
通「顏」。額 [forehead]
身長七尺,面長三尺,焉廣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動天下。--《荀子·非相》。高亨云:「焉,蓋顏之借字。」
焉
表示指示,相當於「之」 [it]
草木無知,叩焉何益?--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又如:心不在焉
哪裡或那裡 [where]
且焉置土石。--《列子·湯問》
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焉,代詞,那裡,指南海。)--清·彭端淑《為學一
焉yān文言用字。
⒈代詞。相當"這個"、"於這個":心不在~。時人異~。
⒉疑問詞。怎麼,什麼,哪裡:~能如此?面目美好者,~故必知哉(故:原故。知:智)?其子~往?
⒊於何,在哪裡:且~置土石(置:放)。
⒋連詞。乃,就,則:若赴水火,入~焦沒耳。
⒌助詞:有厚望~。寒暑易節,始一反~。少~,月出於東山之上。
焉字編碼:
五筆98:GHGO 倉頡:MYLF 四角號碼:10327 UniCode碼:U+7109 規範漢字編號:2169
焉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2478,第04捲上,烏部第3字 [康熙字典]:頁672第21
起名字典:
焉
代詞。相當這個、於這個。(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430次)
康熙字典:
焉
康熙筆畫:11畫
yān
1<代>相當於「之」,可譯作「它」、「他」等。《捕蛇者說》:「以俟夫觀風者得~。」
2<代>表示疑問,相當於「何」,可譯作「怎麼」、「哪裡」。《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置土石?」
3兼詞,相當於「於是」、「於之」。《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
4<副>多用於反問,相當於「怎麼」。《<論語>十則》:「後生可畏,~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5<助>用於句末,表示陳述語氣,相當於「了」、「呢」,常可不譯。《毛遂自薦》:「此百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
6<助>用於句末,表示疑問或反問,可譯為「呢」。《齊桓晉文之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
7<助>用於句中,表示語氣舒緩、停頓。《望洋興歎》:「於是~河伯欣然自喜。」《<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又或有記載而語~不詳。」
8詞綴,用於形容詞之後,相當於「……的樣子」;在動詞前可譯作「……地」。《阿房宮賦》:「盤盤~,囷囷~,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黃生借書說》:「必慮人逼取,而惴惴~摩玩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