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旃
簡體:旃
繁體:旃
讀音:zhān
拼音:zhan
部首:方
五行:火
口快心直,多才有能,中年吉祥,晚年隆昌,环境良好。
旃
(形声,本义:赤色的曲柄旗)
同本义 [red flag]
旃,旗曲柄也。周礼曰:“通帛为旃。--《说文》
通帛为旃。通以赤色为之。--《释名·释兵》
置旃以为辕门。--《谷梁传·昭公八年》
亦泛指旌旗
收功单于旃。--晋·陆机《饮马长城窟行》
又如:旃帛(红旗);旃旌(泛指赤色旗帜);旃戎(军旅)
毛织品。通“毡” [felt]
不知其可以为旃也。--《淮南子·齐俗》
被旃裘。--《史记·匈奴传》
旃毛并咽之。--《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旃席(毡帐);旃衣(以毛毡等制成的衣服);旃车(毡篷车);旃席(毡席;毛毡)
旃
之、焉二
旃zhān
⒈〈古〉赤色的曲柄旗。泛指旌旗:立曲~。收~。
⒉文言助词。"之焉"的合音:勉~。慎~(谨慎些吧)。
⒊通"毡"。
旃字編碼:
五筆98:YTMY 倉頡:YSOBY 四角號碼:08247 UniCode碼:U+65C3 規範漢字編號:4629
旃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4268,第07捲上,×部第10字 [康熙字典]:頁482第17
起名字典:
旃
〈古〉赤色的曲柄旗。泛指旌旗;文言助詞。之焉的合音:勉~。慎~(謹慎些吧);通氈。(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250次)
康熙字典:
旃
康熙筆畫:10畫
zhān
1<名>赤色的曲柄旗。《漢書?田蚡傳》:「立曲~。」這個意義後來又寫作「旃」。
【又】泛指旌旗。陸機《飲馬長城窟行》:「收功單于~。」
2「之焉」的合音。「之」是指代詞,「焉」是語氣詞。楊惲《報孫會宗書》:「願勉~,毋多談。」
3<名>通「氈」。一種毛織物《鹽鐵論?論功》:「織柳為室,~席為蓋。」
【旃檀】梵語譯音,即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