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譏
簡體:譏
繁體:譏
讀音:jī
拼音:ji
部首:
五行:木
譏
(形聲。從言,幾聲。本義:旁敲側擊地批評)
同本義 [blame;censure]
譏,誹也。--《說文》
此何以書譏。--《公羊傳·隱公二年》。注:「猶譴也。」
誅譏罷只。--《楚辭·大招》。注:「非也。」
二者交譏。--《史記·遊俠傳》。正義:「非言也」>
譏字編碼:
五筆98:YWN 倉頡:IVHN 四角號碼:37710 UniCode碼:U+8BA5 規範漢字編號:0173
譏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1188第18
起名字典:
譏
暫無。(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20次)
康熙字典:
譏
康熙筆畫:19畫
jī
1<動>指責;非難。《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滿目簫然,感極而悲者矣。」
2<動>規勸;譏笑。《鄒忌諷齊王納諫》:「能謗~於市朝。」
3<動>譏諷;譏笑。《游褒禪山記》:「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而在己為有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