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次
簡體:次
繁體:次
讀音:ci
拼音:ci
部首:欠
五行:金
身瘦或体弱,出外大吉,技术成功,多才温和。
次
(形声。从欠,二声。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
同本义 [stop]
次,舍也。--《礼记·檀弓上》注
楚师伐郑,次于鱼陵。--《左传·襄公十八年》
泰伯素服郊次。--《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王次于河朔。--《书·泰誓中》
指行军在一处停留三宿以上 [stay for more than three days]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又如:次止(驻止;止宿)
次
第二,居其次 [the next in order;the second]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孙子·谋攻》
又如:次从(然后;接着);次后(以后;续后);次早(第二天早上)
副,贰
次 ci
1顺序:座~、场~、名~。
2第二:~年、~女。
3质量较差:~品。
4量词:一~、初~、多~。
5出外远行时临时停留的处所:旅~。
6中间:言~。
7姓。
8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的:~氯酸。
【次大陆】面积小于洲,地理上或政治上呈一定独立性的陆地。如喜马拉雅山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地区和亚洲其他部分分割开,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独立的单元,称作。
【次级精母细胞】由初级精母细胞经第一次成熟分裂(减数分裂)后产生。能迅速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产生两个精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由初级卵母细胞经过第一次成熟分裂(减数分裂)排出第一极体后形成。它再经过一次成熟分裂,排出第二极体而成为卵细胞。
【次级生产力】即消费者的生产力,亦即消费者水平的能量储存率。消费者利用生产者生产出来的食物,除去适当的呼吸损失,其余的转化为不同的组织。
【次氯酸】仅存于溶液中的一种弱酸。化学式HC1O。浓溶液呈黄色,稀时无色,有刺鼻气味,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极不稳定,遇光即分解为盐酸和氧气。通常用的漂白粉就含有次氯酸钙。
【次生林】原有森林经过天灾或人类的破坏后,又自然恢复起来的森林。
【次生生长】植物的根和茎,由于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形成次生组织而导致增粗的现象。多见于裸子植物、多数双子叶植物和少数单子叶植物。
【次生体腔】见【真体腔】。
【次生盐碱化】、地~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措施,而引起的土地盐碱化现象。常发生于地下水位高、地下径流不畅、可容盐多、蒸发量大的地区。又称次生盐渍化。
【次声波】频率低于、~赫,不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较小,可用于预测风暴、探矿等。
【次要矛盾】矛盾特殊性的一种情形,指在复杂事物的诸多矛盾中,处于被决定,从属地位的矛盾。次要矛盾不能脱离主要矛盾,是和主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次有限战争】见【特种战争】。
【次长】副部长。
次字編碼:
五筆98:UQWY 倉頡:IMNO 四角號碼:37182 UniCode碼:U+6B21 規範漢字編號:0521
次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5556,第08卷下,欠部第62字 [康熙字典]:頁565第03
起名字典:
次
意指順序,第二,質量較差。(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8040次)
康熙字典:
次
康熙筆畫:6畫
ci
1<動>臨時駐紮和住宿。《殽之戰》:「秦伯素服郊~。」《陳涉世家》:「又間令吳廣之~所旁叢祠中。」《赤壁之戰》:「操軍不利,引~江北。」
2<動>按順序排列,次序。《荊軻刺秦王》:「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進。」《陳涉世家》:「陳勝吳廣皆~當行。」
3<動>在排列上次一等。《<論語>十則》:「多見而識廣,知之~也。」《謀攻》:「凡用兵之法……全軍為上,破軍~之。」
4<動>及,到。《劉東堂言》:「有指摘其詩文一字者,銜之~骨,或至相毆。」
5<量>次,回。表示動作的次數。《游黃山記》:「歷險數~。」《失街亭》:「某引兵衝殺十餘~。」
【次第】1.次序;順序。《戰國策?韓策一》:「子嘗教寡人,循功勞,視~。」2.依次;按先後順序,一個接一個地。杜甫《哭李常侍嶧二首》之二:「~尋書札,呼兒檢贈詩。」3.狀態;規模。劉楨《贈徐幹》:「起坐失~,一日三四遷。」4.轉眼;頃刻。白居易《觀幻》:「~花生眼,須臾燭遇風。」5.光景;情形。盧祖皋《宴清都》:「江城~,笙歌翠合,綺羅香暖。」
【次捨】1.官吏值宿退息的處所及其所居官署。《周禮?天官?宮正》:「以時比宮中之官府、~之眾寡。」2.行軍中的止息營地。劉安《淮南子?兵略訓》:「相地形,處~,治壁壘,審煙斥,居高陵,捨出處,此善為地形者也。」
【次韻】創作應和詩時須依照原詩用韻的次序,叫「次韻」。始於唐元稹、白居易。《宋史?畢士安傳》:「上元夕,與使者宴東闕下,作詩誦聖德,神宗~賜焉,當時以為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