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次
簡體:次
繁體:次
讀音:ci
拼音:ci
部首:欠
五行:金
身瘦或體弱,出外大吉,技術成功,多才溫和。
次
(形聲。從欠,二聲。本義:臨時駐紮和住宿)
同本義 [stop]
次,捨也。--《禮記·檀弓上》注
楚師伐鄭,次於魚陵。--《左傳·襄公十八年》
泰伯素服郊次。--《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王次於河朔。--《書·泰誓中》
指行軍在一處停留三宿以上 [stay for more than three days]
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資治通鑒》
又如:次止(駐止;止宿)
次
第二,居其次 [the next in order;the second]
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孫子·謀攻》
又如:次從(然後;接著);次後(以後;續後);次早(第二天早上)
副,貳
次 ci
1順序:座~、場~、名~。
2第二:~年、~女。
3質量較差:~品。
4量詞:一~、初~、多~。
5出外遠行時臨時停留的處所:旅~。
6中間:言~。
7姓。
8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兩個氧原子的:~氯酸。
【次大陸】面積小於洲,地理上或政治上呈一定獨立性的陸地。如喜馬拉雅山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地區和亞洲其他部分分割開,在地理上形成一個獨立的單元,稱作。
【次級精母細胞】由初級精母細胞經第一次成熟分裂(減數分裂)後產生。能迅速進行第二次成熟分裂,產生兩個精細胞。
【次級卵母細胞】由初級卵母細胞經過第一次成熟分裂(減數分裂)排出第一極體後形成。它再經過一次成熟分裂,排出第二極體而成為卵細胞。
【次級生產力】即消費者的生產力,亦即消費者水平的能量儲存率。消費者利用生產者生產出來的食物,除去適當的呼吸損失,其餘的轉化為不同的組織。
【次氯酸】僅存於溶液中的一種弱酸。化學式HC1O。濃溶液呈黃色,稀時無色,有刺鼻氣味,有強氧化性和漂白性。極不穩定,遇光即分解為鹽酸和氧氣。通常用的漂白粉就含有次氯酸鈣。
【次生林】原有森林經過天災或人類的破壞後,又自然恢復起來的森林。
【次生生長】植物的根和莖,由於維管形成層和木栓形成層的活動形成次生組織而導致增粗的現象。多見於裸子植物、多數雙子葉植物和少數單子葉植物。
【次生體腔】見【真體腔】。
【次生鹽鹼化】、地~由於人類不合理的農業灌溉措施,而引起的土地鹽鹼化現象。常發生於地下水位高、地下徑流不暢、可容鹽多、蒸發量大的地區。又稱次生鹽漬化。
【次聲波】頻率低於、~赫,不能引起人的聽覺的聲波。在傳播過程中的衰減較小,可用於預測風暴、探礦等。
【次要矛盾】矛盾特殊性的一種情形,指在複雜事物的諸多矛盾中,處於被決定,從屬地位的矛盾。次要矛盾不能脫離主要矛盾,是和主要矛盾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
【次有限戰爭】見【特種戰爭】。
【次長】副部長。
次字編碼:
五筆98:UQWY 倉頡:IMNO 四角號碼:37182 UniCode碼:U+6B21 規範漢字編號:0521
次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5556,第08卷下,欠部第62字 [康熙字典]:頁565第03
起名字典:
次
意指順序,第二,質量較差。(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8040次)
康熙字典:
次
康熙筆畫:6畫
ci
1<動>臨時駐紮和住宿。《殽之戰》:「秦伯素服郊~。」《陳涉世家》:「又間令吳廣之~所旁叢祠中。」《赤壁之戰》:「操軍不利,引~江北。」
2<動>按順序排列,次序。《荊軻刺秦王》:「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進。」《陳涉世家》:「陳勝吳廣皆~當行。」
3<動>在排列上次一等。《<論語>十則》:「多見而識廣,知之~也。」《謀攻》:「凡用兵之法……全軍為上,破軍~之。」
4<動>及,到。《劉東堂言》:「有指摘其詩文一字者,銜之~骨,或至相毆。」
5<量>次,回。表示動作的次數。《游黃山記》:「歷險數~。」《失街亭》:「某引兵衝殺十餘~。」
【次第】1.次序;順序。《戰國策?韓策一》:「子嘗教寡人,循功勞,視~。」2.依次;按先後順序,一個接一個地。杜甫《哭李常侍嶧二首》之二:「~尋書札,呼兒檢贈詩。」3.狀態;規模。劉楨《贈徐幹》:「起坐失~,一日三四遷。」4.轉眼;頃刻。白居易《觀幻》:「~花生眼,須臾燭遇風。」5.光景;情形。盧祖皋《宴清都》:「江城~,笙歌翠合,綺羅香暖。」
【次捨】1.官吏值宿退息的處所及其所居官署。《周禮?天官?宮正》:「以時比宮中之官府、~之眾寡。」2.行軍中的止息營地。劉安《淮南子?兵略訓》:「相地形,處~,治壁壘,審煙斥,居高陵,捨出處,此善為地形者也。」
【次韻】創作應和詩時須依照原詩用韻的次序,叫「次韻」。始於唐元稹、白居易。《宋史?畢士安傳》:「上元夕,與使者宴東闕下,作詩誦聖德,神宗~賜焉,當時以為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