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圭
簡體:圭
繁體:圭
讀音:guī
拼音:gui
部首:土
五行:土
天性聰明,多才巧智,義利分明,刑偶傷子,中年勞,晚年成功。
圭
(會意。「從重土」。本義:古玉器名。長條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國古代貴族朝聘、祭祀、喪葬時以為禮器。依其大小,以別尊卑。又作珪)
同本義 [Gui, an elongated pointed tablet of jade held in the hands by ancient rulers on ceremonial occasions]
瑞贄珪者兌上。--《白虎通》
孰為珪璋。--《莊子·馬蹄》。李注:「銳上方下曰珪。」
以青圭禮東方。--《周禮·大宗伯》。注:「圭銳象春物初生。」
司馬牛致其邑與珪焉。--《左傳·哀公十四年》。注:「守邑符信。」
圭幣(帛)俎豆(均為祭器)。--《漢書·郊祀志
圭guī
⒈〈古〉用作憑信的玉,上圓(或尖頭形)下方。帝王、諸侯在舉行朝會、祭祀的典禮時拿這種玉器。
⒉〈古〉測日影的器具:土~測景(景:日影)。
⒊[圭臬](臬:射箭的靶子)標準,法度:奉為~臬。
⒋〈古〉容量單位。一升的十萬分之一。
圭字編碼:
五筆98:FFF 倉頡:GG 四角號碼:40104 UniCode碼:U+572D 規範漢字編號:3570
圭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9099,第13卷下,土部第128字 [康熙字典]:頁224第02
起名字典:
圭
指用作憑信的玉,上圓(或尖頭形)下方。也指測日影的器具。(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2710次)
康熙字典:
圭
康熙筆畫:6畫
guī
1<名>用作憑信的玉,形狀上圓(或上尖)下方。《漢書?揚雄傳》:「析人之~。」
【又】帝王、諸侯在舉行朝會、祭祀的典禮時拿的一種玉器。《後漢書?明帝紀》:「親執~璧,恭祀天地。」
2<名>測日影的器具。張衡《東京賦》:「土~測景。」
3<量>容量單位。一升的十萬分之。《漢書?律歷志上》:「量多少者不失~撮。」
4<量>重量單位。一兩的二百四十分之一。
5<形>鮮明;潔淨。韓愈《祭湘君夫人》:「丹青之飾,暗昧不~。」
【圭竇】鑿壁而成的圭形小門。泛指窮苦人家的門戶。
【圭角】圭的稜角,比喻鋒芒。
【圭臬】⒈測日影定方位的儀器。⒉比喻典範、準則。
【圭勺】圭和勺都是很小的容量單位,因用以比喻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