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洎
簡體:洎
繁體:洎
讀音:ji
拼音:ji
部首:氵
五行:水
洎
(形声。从水,自声。本义:往锅里添水)
同本义 [pour water into a pot]
洎,灌釜也。--《说文》
洎镬水。--《周礼·士师》。注:“增其沃汁。”
水而洎之。--《史记·封禅书》
市丘之鼎以烹鸡,多洎之则淡而不可食,少洎之则焦而不熟。--《吕氏春秋·应言》
浸润 [soak]
越之水,浊重而洎。 -- 《管子·水地》
及,到达 [arrive;reach;up to]
洎乎晚节,秽乱春宫。--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氏檄》
洎
等到 [by the time;when]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不终也。--宋·苏洵《六国论》
又如:自古洎今
洎
洎ji
⒈到,至:从古~今。
⒉浸泡,浸润。
⒊往锅里添水。
洎字編碼:
五筆98:ITHG 倉頡:EHBU 四角號碼:36102 UniCode碼:U+6D0E 規範漢字編號:4341
洎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7321,第11捲上,水部第376字 [康熙字典]:頁619第34
起名字典:
洎
本義指往鍋裡添水,後引申為到,至,浸泡,浸潤。(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50次)
康熙字典:
洎
康熙筆畫:10畫
ji
1<動>往鍋裡加水;添水。《呂氏春秋?應言》:「市丘之鼎以烹雞,多~之則淡而不可食。」
2<動>浸潤;滲透。《管子?水地》:「越之水,濁重而~。」
3<介>及;等到;到……之時。《六國論》:「~牧以讒誅,邯鄲為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