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隰
簡體:隰
繁體:隰
讀音:xi
拼音:xi
部首:阝
五行:金
隰
(形声。阜:土山,与土地有关。本义:低湿之地)
{同本义}[swamps]
隰,阪下湿也。--《说文》
下湿曰隰。--《尔雅·释地》。李注:“谓土地窊下常阻洳,名为隰也。又,可食者曰原,陂者曰阪,下者曰隰。”
上平曰原,下平曰隰。--《公羊传·昭公元年》
原隰底绩。--《书·禹贡》
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周礼·大司徒》
牧隰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隰皋,水崖下湿。”
平原之隰。--《管子·形势》。注:“下泽也。”
丘隰水潦。--《淮南子·时则》
山有榛,隰有苓。--《诗·邶风·简兮》
南
隰xi
⒈低湿之地。
⒉〈古〉指新开发的田地。
────────────────—
隰xie 1.人名用字。
隰字編碼:
五筆98:BJXO 倉頡:NLAVF 四角號碼:76233 UniCode碼:U+96B0 規範漢字編號:6189
隰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9594,第14卷下,阜部第27字 [康熙字典]:頁1362第12
起名字典:
隰
低濕之地;〈古〉指新開發的田地。(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0次)
康熙字典:
隰
康熙筆畫:22畫
xi
1<名>低濕的地方。《詩經?邶風?簡兮》:「山有榛,~有嶺。」
2<名>新開發的田地。《詩經?周頌?載芟》:「千耦其耘,徂~徂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