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誄
簡體:誄
繁體:誄
讀音:lěi
拼音:lei
部首:
五行:火
誄
(形聲。從言,耒聲。本義:敘述死者生前事跡,表示哀悼,亦即為謚法所本。僅用於上對下)同本義,即今之致悼辭 [pray for the dead]
誄,謚也。從言,耒聲。累列生時行跡,讀之以作謚者。--《說文》
六曰誄。--《周禮·大祝》
幼不誄長。--《禮記·曾子問》
誄者,道死人之志也。--《墨子·魯問》
孔丘卒,公誄之。--《左傳》
魯君的嬖人死,魯君為之誄。--《墨子》
誄
哀悼死者的文章 [writings eulogizing a dead]
遺之日讀誄。--《周禮·大史》
又如:誄文(悼詞。亦簡稱「誄」);誄贊(列敘死者生平事跡,並且讚美其德
誄lěi〈古〉敘述死者生平並表達哀悼的文章。後成為一種哀祭文體。
誄字編碼:
五筆98:YFSY 倉頡:IVQD 四角號碼:35790 UniCode碼:U+8BD4 規範漢字編號:4038
誄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1188第18
起名字典:
誄
暫無。(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0次)
康熙字典:
誄
康熙筆畫:13畫
lěi
<動>敘述死者生前事跡,表示哀悼(多用於上對下)。《墨子?魯問》:「魯君之嬖人死,魯君為之~。」
【引】一種哀祭文體。《後漢書?桓譚傳》:「所著賦、~。書、奏,凡二十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