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以
簡體:以
繁體:以
讀音:yǐ
拼音:yi
部首:人
五行:土
聪明伶俐,一生清雅享福,中年成功隆昌,欠子之字。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像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use]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使,令 [take]
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战国策》
又如:以彰
以yǐ
⒈拿,把,用,将:~礼相待。~理服人。~儆效尤。~退为进。~逸待劳。
⒉依,顺,按照:~次进入。~此类推。
⒊因,因为:不~人废言。不~失败而灰心。
⒋在,于(指日、时):~1921年7月1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⒌来,目的在于:学文化,~增长知识。遵守交通规则,~免发生车祸。
⒍连词:~及。~至(一直到)。~致(因而)。所~。
⒎文言连词。用法同"而":城高~厚。地广~深。
⒏语气词。跟"可"、"得"、"足"、"能"、"堪"等连用:可~合作。得~观赏。足~胜任。堪~媲美。
⒐放于位置词前〈表〉时间、方位、数量等的界限:五天~内。长江~南。七尺~下。
⒑[以为]认为:~为不错。~为好办。
⒒〈古〉通"已"。已经:固~怪之矣。
⒓[以往]过去:水比~往清洁了。
以字編碼:
五筆98:NYWY 倉頡:VIO 四角號碼:28700 UniCode碼:U+4EE5 規範漢字編號:0182
以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94第01
起名字典:
以
1、拿,把,用,將;2、依,順,按照;3、因,因為;4、在,於(指日、時);5、來,目的在於:學文化;6、連詞:以及;7、[以為]認為;8、[以往]過去。(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47360次)
康熙字典:
以
康熙筆畫:5畫
yǐ
1<動>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
2<動>做。《子路、曾晰、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哉?」
3<動>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美於徐公。」
4<介>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廉頗藺相如列傳》:「願~十五城請易璧。」
5<介>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6<介>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捕蛇者說》:「而吾~捕蛇獨存。」《廉頗藺相如列傳》:「且~強秦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7<介>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譯為「在」、「從」。《蘇武傳》:「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8<介>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戰國策?周策》:「天下有變,王割漢中~楚和。」《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欲~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9<連>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禪山記》:「夫夷~近,則游者眾;險~遠,則至者少。」
十<連>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游褒禪山記》:「予與四人擁火~入。」
⑾<連>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⑿<連>表修飾和被修飾關係。《歸去來辭》:「木欣欣~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⒀<連>表目的關係,可譯為「而」「來」「用來」等。《師說》:「作《師說》~貽之。」
⒁<連>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範圍,用法同現代漢語。《張衡傳》:「自王侯~下,莫不逾侈。」
⒂<連>表示在敘述某件事時又轉到另一件事上,可譯為「至於」。《柳毅傳》:「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余無及也。~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
⒃<副>通「已」。已經。《陳涉世家》:「座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怪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