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殄
簡體:殄
繁體:殄
讀音:tiǎn
拼音:tian
部首:歹
五行:火
殄〈动〉
(形声。剔解后的残骨。隶变人“歹”。从“歹”多与死亡有关。本义:断绝;竭尽)
同本义 [use up;exhaust]
殄,尽也。--《说文》
余风未殄。--《书·毕命》
邦国殄瘁。--《诗·大雅·瞻卬》
败国尽民。--《左传·宣公二年》
丁殄地财。--《淮南子·本经》
又如:殄瘁(困穷;贫病);殄绝(灭绝);殄世(绝嗣)
消灭 [exterminate]
自王泽殄,风人辍采。--《文心雕龙·明诗》
武殄暴逆。--《史记·秦始皇本纪》
又如:殄平(消灭);殄熄(消灭;息灭);殄灭(消灭;灭绝);殄夷(杀尽);殄歼(歼灭)
昏迷 [be in a coma]。
如:殄靡(
殄tiǎn
⒈消灭,灭绝:暴~天物(任意糟蹋物品)。
⒉昏迷:人~不悟(醒)。
殄字編碼:
五筆98:GQWE 倉頡:MNOHH 四角號碼:18222 UniCode碼:U+6B84 規範漢字編號:4176
殄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2540,第04卷下,歹部第23字 [康熙字典]:頁579第45
起名字典:
殄
暫無。(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0次)
康熙字典:
殄
康熙筆畫:9畫
tiǎn
1<動>消滅;滅絕。《史記?秦始皇本紀》:「武~暴逆。」成語有「暴殄天物」。
2<形>昏迷。《論衡?論死》:「人~不悟,則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