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抄
簡體:抄
繁體:抄
讀音:chāo
拼音:chao
部首:扌
五行:金
抄字編碼:
五筆98:RITT 倉頡:QFH 四角號碼:59020 UniCode碼:U+6284 規範漢字編號:0626
抄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420第10
起名字典:
抄
本義指叉取。後又有掠取,搶掠,搜查,拿起等含義。(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380次)
康熙字典:
抄
康熙筆畫:8畫
chāo
1<動>叉取。李白《大獵賦》:「~獑猢,攬貊(豸國)。」
2<動>掠奪。《後漢書?郭伋傳》:「時匈奴數~郡界,邊境苦之。」
3<動>從側面或近路過去。
4<動>用匙取物。韓愈《贈劉師服》詩:「匙~爛飯穩送之,合口軟嚼如牛呞。」
5<動>謄寫,抄錄。《晉書?紀瞻傳》:「好讀書,或手自~寫。」
6<量>古代十撮為一抄。《孫子算經》:「十撮為一~,十抄為一勺,十勺為一合,十合為一升。」
【抄暴】劫掠滋擾。《後漢書?南匈奴傳》:「而匈奴轉盛,~日增。」
【抄撮】1.摘錄,摘抄。2.超拔。3.微細。《劉子?從化》:「鈞石雖平,不能無~之較。」
【抄掇】摘錄。《新唐書?儒學傳下》:「魏孫炎始因舊書擿類相比,有如~,諸儒共非之。」
【抄奪】搶劫。《南齊書?張敬兒傳》:「百姓既相~。」
【抄掠】搶劫,掠取財物。《魏書?太祖記》:「~諸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