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借
簡體:借
繁體:借
讀音:jie
拼音:jie
部首:
五行:金
溫和賢能,多才伶俐,中年勞,成功隆昌,遲見子吉祥。
借
(形聲。從人,昔聲。本義:借,借進,借出)
借進 [borrow]
借,假也。--《說文》。朱駿聲曰:「即藉字之轉注。古只作藉。」
借,假借也。--《廣韻》
借無不給。--《晉書·阮裕傳》
借旁近與之。--宋·王安石《傷仲永》
允修借書。--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書非借不能讀。
借者之用心。
其借書亦類予。
又如:求借(請求別人借給);挪借(暫時借用別人的錢);借當(借人東西去當鋪當錢);借當頭(借將要拿去典當的東西);借典(借,借用)
借出 [lend]
有馬者,借人乘之。--《論語·衛靈公》
權勢不可以借人。--《韓非子·內儲
借jie
⒈經同意,暫時使用不屬於自己的財物:~書。~筆。
⒉暫時將財物給別人使用:~給她一把傘。
⒊依靠:~重。憑~。
⒋假托:~口推辭。~故不去。~古諷今。
⒌[借鑒][借鏡]把別的人或事作為鏡子,來對照自己,便於取長補短,吸取經驗教訓。
⒍[借光]請別人讓路或問事的客氣話。
────────────────—
借指眉毛。 5指嫦娥。6指月。7娥皇。相傳為堯之女,舜之妻。 8姓。北魏有娥清。見《魏書》本傳。
────────────────—
借指大地。語出《易.說卦》:"坤為地……為大輿"。十基本。⑾眾,多。⑿盛放食物的器具。⒀古地名。漢置,屬臨淮郡,東漢改屬廣陵郡,南朝宋併入江都縣。故城在今江蘇省江都縣西。⒁通"旟"。旌旗。
借字編碼:
五筆98:WAJG 倉頡:OTA 四角號碼:24261 UniCode碼:U+501F 規範漢字編號:1955
借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5051,第08捲上,人部第128字 [康熙字典]:頁108第10
起名字典:
借
本義指借,借進(經同意,暫時使用不屬於自己的財物),借出(暫時將財物給別人使用)。後也有依靠,假托等含義。(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30次)
康熙字典:
借
康熙筆畫:10畫
jie
1<動>借入;暫用他人之物。《黃生借書說》:「黃生允修~書。」
2<動>獲得;達到。鄒陽《獄中上梁王書》:「慈仁慇勤,誠嘉於心,此不可以虛辭~也。」
3<動>借出;將己物暫供他人使用。《論語?衛靈公》:「有馬者,~人乘之。」
4<動>給予;托付。《後漢書?鄭太傳》:「若~之朝政,……必危朝廷。」
5<動>憑借;倚仗。《公輸》:「北方有侮臣者,願~子殺之。」
6<動>哀憫;憐惜。陸游《書驛壁》:「女兒薄命天不~,青燈獨宿江邊捨。」
7<連>假使;即使。《陳涉世家》:「~第令勿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借如】假如。
【借使】假使;縱使;縱然。
【借問】詢問;過問;古詩中自問自答的假設問語。
【借職】僅有虛銜,不是實際就任的官職。
【借重】⒈憑借他人權勢來抬高自己的地位。⒉指依靠他人的力量,猶言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