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鴟
簡體:
繁體:
讀音:chī
拼音:chi
部首:鳥
五行:金
鴟字編碼:
五筆98:QAYG 倉頡:XHIPY 四角號碼:77727 UniCode碼:U+9E31 規範漢字編號:4599
鴟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1505第14
起名字典:
鴟
暫無。(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0次)
康熙字典:
鴟
康熙筆畫:16畫
chī
1<名>鷂鷹。《莊子?秋水》:「~得腐鼠。」
2<名>鴟鵂,貓頭鷹的一種。《淮南子?主術訓》:「~夜撮蚤蚊,察分秋毫,晝日顛越不能見丘山,形性詭也。」
3<名>傳說中的怪鳥。《山海經?西山經》:「(三危山)有鳥焉,一首而三身,其狀如鴉,其名曰~。」
4鴟夷的略稱。皮革制的口袋。蘇軾《和贈羊長史》詩:「不特兩~酒,肯借一車書。」
【鴟靡】侈靡。
【鴟視】1.道家養生導引之術。像鴟鳥一樣舉目而視。《淮南子?精神訓》:「是故真人之所游,吐故內新,……~虎顧,是養形之人也。」(內:納。)2.形容貪婪而凶狠地注視。《晉書?劉聰載記》:「石勒~趙魏,曹嶷狼顧東齊。」
【鴟梟】也「鴟鴞」。惡鳥名。比喻奸邪惡人。《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鸞鳳伏竄兮,~翱翔。」
【鴟峙】比喻凶殘之人據地以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