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激
簡體:激
繁體:激
讀音:jī
拼音:ji
部首:氵
五行:木
激
(形声。本义: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
同本义 [surge]
激,水碍袤疾波也。--《说文》
激而行之,可使在山。--《孟子》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孙子·势》
泉水激石。--吴均《与朱元思书》
又如:激激(急流声;水势湍急的样子);激浪(怒涛);激射(喷射,冲击)
鼓动人心,使有所感发 [excite]
激而发之。--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激于义而死。--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激众愤。--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激烦(麻烦);激作(振奋激励);激拔(激励提拔);激奖(激励劝勉);激聒(嘟囔);激激聒聒(嘟嘟囔囔)
激jī
⒈水势受阻而腾涌或飞溅:~起浪花。〈引〉水的冲击或浇淋:以水~之。
⒉激励,奋发:~发。〈引〉使劲,冲动:刺~。感~。~动。请将不如~将。
⒊急速,猛烈:~流。~湍。~变。~战。速~。迅~。
⒋指声调的高亢昂扬:歌声~越(越:响亮)。
────────────────—
激jiao 1.鲜明;清澄。 2.通"噭"。高呼。
激字編碼:
五筆98:IRYT 倉頡:EHSK 四角號碼:38140 UniCode碼:U+6FC0 規範漢字編號:3379
激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7149,第11捲上,水部第204字 [康熙字典]:頁654第17
起名字典:
激
本義指水勢受阻遏後騰湧或飛濺,後也引申為激勵,奮發,急速,猛烈等。(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2580次)
康熙字典:
激
康熙筆畫:17畫
jī
1<動>阻遏水勢以使之騰湧。《孟子?告子上》:「~而行之,可使在山。」《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而發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
2<動>(水勢)騰湧衝撞。《與朱元思書》:「 泉水~石,泠泠作響。」
3<動>激動;激發。《出師表》:「由是感~,遂許先帝以驅馳。」《五人墓碑記》:「~於義而死焉者也。」
4<形>疾速;猛烈。《蘭亭集序》:「又有清流~湍,映帶左右。」
5<形>(聲音)激烈高亢。《譚嗣同》:「冀緩急或可救助,詞極~切。」
【激楚】⒈音調高亢淒清。⒉通俗、淫逸之音,比喻諂諛之說。
【激詭】⒈掩飾真情,標新立異。⒉毀譽失當。
【激激】⒈水清的樣子。⒉形容急流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