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歎
簡體:歎
繁體:嘆
讀音:tan
拼音:tan
部首:口
五行:火
命途多舛,一生清雅多才,薄倖多災,短壽多災難之字。
歎
(形聲。從欠(另一繁體從「口」),「難」省聲。欠,打呵欠,與出氣有關。本義:歎息)
同本義 [sigh]
歎,吞歎也。一曰太息也。--《說文》
禽子再拜而歎。--《墨子·備梯》
戲而不歎。--《禮記·坊記》
望洋向若而歎。--《莊子·秋水》
皆歎惋。--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默歎曰。--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婉貞微歎曰。--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歎借者之用。--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又如:歎氣嗐聲(唉聲歎氣);歎恨(歎息抱恨);歎憾(歎息遺憾);歎笑(歎息譏笑);歎悔(歎息後悔);歎喟(歎息);歎嗟(歎息);
歎(嘆、歎)tan
⒈吟詠:一倡(唱)三~。
⒉因憂悶悲痛而呼氣出聲:~息。憂~。
⒊因高興而發出讚許或讚美的長聲:~為觀止。
⒋[歎詞]〈表〉感情、呼喚或答應的詞。如哈哈、哎喲、喂、嗯等。
歎字編碼:
五筆98:KCY 倉頡:RE 四角號碼:67040 UniCode碼:U+53F9 規範漢字編號:0257
歎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174第09
起名字典:
歎
打呵欠,與出氣有關。本義:歎息。因高興而發出讚許或讚美的長聲。(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230次)
康熙字典:
歎
康熙筆畫:15畫
tan
1<動>歎息;歎氣。《孔雀東南飛》:「府吏再拜還,長~空房中。」
2<動>感歎;感慨。《石鍾山記》:「蓋~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3<動>讚歎。《口技》:「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以為妙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