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兀
簡體:兀
繁體:兀
讀音:wu
拼音:wu
部首:兒
五行:土
兀
(指事。從一,在人上。人頭上一橫,表示高平。本義:高聳特出的樣子)
同本義 [towering and level]
兀,高而上平也。--《說文》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又如:兀岸(直聳挺拔);兀嶁(險峻)
光禿(如毛髮)的 [bald]
蜀山兀。--唐·杜牧《阿房宮賦》
又如:兀首(頭髮脫落)
茫然無知 [utterly ignorant]
臨文乍了了,徹卷兀若天。--柳宗元《讀書》
又如:兀兀陶陶(醉酒);兀楞楞(癡呆)
不夠穩定 [unstable]。如:兀突突(形容心跳不安)
獨立 [independent]
焉有翡翠橫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
兀wu
⒈高而上面平坦的樣子,禿:突~。蜀山~。~鷲(猛禽,頭和頸上的羽毛退化而裸露)。
⒉茫然無知的樣子:~若無。
⒊[兀自]還,尚:~自坐著。
⒋元曲裡用作發語詞。
兀字編碼:
五筆98:GQV 倉頡:MU 四角號碼:10212 UniCode碼:U+5140 規範漢字編號:3503
兀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5429,第08卷下,兒部第2字 [康熙字典]:頁123第02
起名字典:
兀
高而上面平坦的樣子,禿;茫然無知的樣子;[兀自]還,尚;元曲裡用作發語詞。(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200次)
康熙字典:
兀
康熙筆畫:3畫
wu
1<形>高而上平的樣子。《復庵記》:「雷首之山蒼然突~。」
2<形>山無草木,光禿禿的樣子。《阿房宮賦》:「蜀山~,阿房出。」
3<形>不安的樣子。皮日休《孤園寺》:「艇子小且~,緣湖蕩白芷。」
【兀底】也作「兀的」。這;這個;這樣。同「不」連用時表示反詰,相當於「這豈不」、「怎麼不」。
【兀那】指示代詞。那;那個。
【兀然】⒈仍然;還是。⒉昏沉的樣子。
【兀自】⒈逕自;公然。⒉還;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