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敦
簡體:敦
繁體:敦
讀音:tūn
拼音:tun
部首:口
五行:木
敦字編碼:
五筆98:YBTY 倉頡:YDOK 四角號碼:08440 UniCode碼:U+6566 規範漢字編號:2729
敦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2029,第03卷下,部第45字 [康熙字典]:頁473第08
起名字典:
敦
意為誠懇、厚道。(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24770次)
康熙字典:
敦
康熙筆畫:12畫
dūn
1厚。《國語?周語上》:「夫民之大事在農,……~龐純固,於是乎成。」《荀子?儒效》:「知之而不行,雖~必困。」(知道正確的道理而不去實行,即使知識淵博,也一定會處於困境。)
【引】厚道。《韓非子?難言》:「~祇恭厚。」
【又】注重,推崇。謝朓《賦貧民田》詩:「~本抑工商,均業省兼併。」
2<動>敦促;督促。《晉書?謝安傳》:「累下郡縣~逼,不得已赴召。」
tun
通「屯」。駐紮。揚雄《甘泉賦》:「~萬騎於中營兮,方玉車之千乘。」
dui
古時盛黍稷的器具。《禮記?明堂位》:「有虞氏之兩~。」
diāo
通「雕」。彩畫;刻畫。《詩經?大雅?行葦》:「~弓既堅,四鍭既鈞。」
tuan
1團;園。《詩經?豳風?東山》:「有~瓜苦,烝在栗薪。」
2<形>聚攏的樣子。《詩經?大雅?行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
【敦本】注重根本。本,指農業。
【敦龐】富足。敦厚、淳樸。
【敦序】分其次序而親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