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誓
簡體:誓
繁體:誓
讀音:shi
拼音:shi
部首:言
五行:金
福祿雙收,口快傷人,殺人被殺,有牢獄之災,女人再嫁。
誓
(形聲。從言,折聲。本義:發誓;立誓)
同本義 [swear]
誓,以言約束也。--《說文》。段注:「凡自表不食言之辭皆曰誓,亦約束之意也。」
約信曰誓。--《禮記·曲禮》
予誓,告汝誓命。--《書·甘誓》。注:「要信也。」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詩·衛風·氓》
司射西面誓之。--《儀禮·大射儀》。注:「猶告也。」
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左傳·隱公元年》
終待說山盟海誓。--趙長卿《賀新郎》
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為誓與城為殉。--清·全祖望《梅花嶺記》
至
誓shi
⒈〈表〉堅定不移的決心:~死不二。~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
⒉〈表〉決心的話:~言。立~。發~。
⒊[誓師]軍隊出征,作戰前集合宣誓表決心。又指為完成某項工作,召開群眾大會宣誓表決心。
誓字編碼:
五筆98:RRYF 倉頡:QLYMR 四角號碼:52601 UniCode碼:U+8A93 規範漢字編號:3060
誓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1527,第03捲上,言部第58字 [康熙字典]:頁1162第01
起名字典:
誓
發誓;立誓。形容人堅定不移,言出必諾。(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90次)
康熙字典:
誓
康熙筆畫:14畫
shi
1<名>古代統治者征戰前告誡將士的言辭。《周禮?秋官?士師》:「(五戒)一曰~,用之軍旅。」
2<名>盟約;誓言。《孔雀東南飛》:「女子先有~,老姥豈敢言。」
3<動>立誓;發誓。《孔雀東南飛》:「不久當還歸,~天不相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