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恚
簡體:恚
繁體:恚
讀音:hui
拼音:hui
部首:心
五行:水
恚
(形声。从心,圭声。本义:怨恨,愤怒) 同本义 [anger]
恚,恨也。--《说文》
恚,怒也。--《广雅·释诂二》
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终身之名。--《战国策·齐策三》
恚目。--《管子·地员》
恚而语女曰。--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懋卿恚甚。--《明史》
承畴大恚。--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又如:恚碍(愤怒抵触);恚忌(愤怒嫉忌);恚忿(愤怒);恚责(愤怒斥责)
恚
愤怒地,生气地;发怒地 [angrily]
舍人恚曰:“朔擅诋欺天子从官”。--《汉书》
恚恨
[hatred;anger] 怨恨
恚怒
[rage] 愤怒
恚hui愤怒,恨:~恨。
恚字編碼:
五筆98:FFNU 倉頡:GGP 四角號碼:40331 UniCode碼:U+605A 規範漢字編號:4413
恚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6839,第10卷下,心部第172字 [康熙字典]:頁384第24
起名字典:
恚
意指怨恨,憤怒。(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40次)
康熙字典:
恚
康熙筆畫:10畫
hui
<動>惱怒;惱恨。《東方朔傳》:「舍人~曰:『朔擅詆欺天子從官,當棄市。』」《梅花嶺記》:「承疇大~,急呼麾下驅出斬之。」
【又】〈動使動〉使……惱怒;使……激怒。《陳涉世家》:「廣故數言欲亡,忿~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