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
一、幸氏源流
一世祖偃公周成王賜姓壬戌年西元前1079年,鎮守滄州,(雁門在此地域內),渤海滄州青池人.周文王第47子(有說是文王七世孫的,望再考證).武王之弟偃因鎮守朔北雁門有功,武王之子周成王於壬戍歲(西元前1079年)賜其叔偃為"幸"姓,故偃是幸氏的鼻祖.其子襲父職並傳一十三代。
二、遷徙分佈
現幸氏裔孫繁衍於世界各地,有限資料計:有江西於都.南康唐西鄉數千人,湖南醴陵縣.邵陽市武崗縣.隆回縣千多人,四川達川市東嶽鄉.德陽市中江縣.雲陽縣.萬縣五橋區.鹽亭縣.長壽縣.富順縣回龍鄉數千人;馬來西亞,印尼,台灣,廣西桂林.岑溪縣.靈山縣.平南縣,廣東珠海.羅定.博羅.河源.番禺,貴州遵義.貴陽.畢節,雲南鎮雄等均有幸氏宗親。
三、郡望堂號及堂聯
幸氏望出雁門郡,因而郡號為(雁門堂).常用的大門聯是
松垣世德渤海家聲」或「雁門世澤渤海家聲」
四、歷史名人
歡迎您光臨美名堂查詢更多詳細信息,免費算命大全www.sheup.net
漢有朱崖太守幸子豹
晉有幸靈
幸南容,則是唐德宗貞元年間的金榜進士,以文學而著聞,曾經高官至國子監祭酒。他的孫子幸軾,也很有名氣,以博學強記有祖風而見稱,於唐僖宗中和年間官拜太子校書郎,使得幸氏在江西的聲譽,越來越是響亮。
幸元龍,宋寧宗元年間的進士,表現得更為不凡了,早年,他當通判郢州時,就以忤史彌遠而被劾致仕。到了宋理宗的紹定年間,京師災亂,他更激於一片愛國之心,自家上封事,論史彌遠的作威作福,並且表示「願戳其首籍其家以謝天下,然後斷臣首以謝彌遠,則災自弭矣!」赤膽忠心,感人至深。
幸思順,南宋大儒。
幸寅遜,南宋鎮國軍行軍司馬。
幸(Xing)姓出自賜姓,得姓始祖:偃公。武王之弟,因鎮守朔北(滄州)雁門有功,周成王於壬戍歲(公元前1079年)賜其叔偃為「幸」姓。(幸臣就是被君主信任親近的大臣。)他的子孫便以祖之賜姓為氏。
源流渤海,派衍滄州。
偃公世德,儒學家聲。
——全聯典指幸姓的源流和郡望。
高楣共仰雁門郡;
名族相承渤海堂。
——全聯典指幸姓名郡和名堂。
進士廷彈蠹相;
州民廟祀龍王。
——上聯典指南宋慶元年間進士幸元龍,官郢州通判。曾上書彈劾奸相史彌遠。下聯典指唐代文士、國子祭酒幸南容,有文學之才。據傳後來發現神異,百姓稱他為「龍王」,建廟祭祀。
英氣勁節欽震甫;
名醫療疾有靈公。
——上聯典指宋代郢州通判幸元龍。字震甫,高安人。下聯典指晉代名醫幸靈,豫章建昌人,「為人療疾,輒有驗,賴濟者甚多。」
附:
雁飛萬里傳喜訊;
門對千山引祥雲。
——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幸姓望族居住地「雁門」二字的嵌字聯。
由寧化而開基,本儒學而受恩榮,藝苑之芳聲宛在;
自豫章而胥宇,采芹藻而探桂杏,興朝之偉績聿新。
——佚名撰幸姓宗祠「渤海堂」堂聯。
棟宇卜官田,門捍日月,座鎮鼓旗,山嶽鍾靈長毓秀;
淵源承渤海,跡著尚書,名傳御史,簪纓繼起紹前徽。
——此聯為江西省南康縣幸氏屋排中心祖厝聯。
賜姓自周朝,衍渤海,衍滄州,本本源源,萬派千枝同一脈;
發跡由唐代,若名臣,若理學,彬彬秩秩,五常百行位三才。
——此聯俗稱天子扇聯,即貼於祖龕左右楹柱的長聯。為佚名撰幸姓宗祠「渤海堂」堂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