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
一、姓氏來源
來源於封地:春秋時期,衛國大夫孫林父,受封於戚邑(今河南僕陽市戚城),其子孫以封邑為姓,相傳姓戚。
二、郡望堂號 漢置東海郡,現在山東省鄭城縣。 《姓譜》記載:「衛大夫孫林父食采於戚,其支庶以為氏」。望出東海。
三、歷代名人
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明朝山東蓬萊人。抗倭名將,編建新軍,加強訓練,紀律嚴明,將士無不用命,所率之軍聞名當時,人稱「戚家軍」。著有《紀效新書》、《練兵紀實》、《茫戎要略》、《武備新書》等書。
戚叔含——幼名毓芳。浙江上虞人。曾赴美國留學,人加利福尼亞斯但福大學,攻讀英國文學。畢業回國後自民國16年(1927年)起,先後在上海大廈大學、安徽大學任教,兼外文系主任,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外文系主任。抗戰勝利後,赴浙江大學任教,兼代理外文系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3年起,任上海復旦大學外文系教授。著有《莎士比亞與(哈姆雷特》。譯有《菲爾丁:《湯姆·瓊斯沖(合譯稿本),稿本有《論湯顯祖與(牡丹亭》、《讀(紅樓夢)筆記》、《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試譯》等。
戚(Qī)姓出自姬姓,為春秋時衛國大夫孫林父之後,以封邑名為氏。得姓始祖:孫林父。春秋時衛武公有個兒子叫公子惠孫。惠孫的七世孫孫林父在衛獻公時任上卿。孫林父因在國內失寵,先後出奔晉、齊,衛。殤公時封於戚邑(今河南省濮陽市戚城)。子孫世代以封地「戚」為姓。
源自周姬,系承林父;
望成東海,派起濮陽。
——全聯典指戚姓的源流和郡望。
南塘防海盛名遠;
元敬抗倭功德高。
——全聯典指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嘉靖中,任參將,召募金華、義烏兵,數敗倭寇,號「戚家軍」。嘉靖四十一年在福建大破倭軍。翌年,又會兵大敗倭寇於平海衛。
助教家藏三禮;
參軍國裨一心。
——全聯典指南朝·梁·戚袞。字公文,國子助教,除中衛始興王府錄事參軍。撰《三禮義記》,值亂亡失,著有《禮記義》四十卷行於世。
封侯傳七代;
秉政善三條。
——上聯典指漢·戚勰:他被封為表臨侯,顯赫多年,爵位一連傳了七代。下聯典指宋代虞部郎中戚舜呂,知撫州,被譽為「善政三條」:惠窮困、扶善類、毀淫祠。
附:
筆長五丈宜畫水;
室有千冊好描圖。
——佚名撰戚姓宗祠聯。上聯典指宋代畫家戚文秀。下聯典指元代道學家戚崇僧。
孟諸詩集尚信義;
婺賢文軌扶忠良。
——佚名撰戚姓宗祠聯。上聯典指宋代詩人戚同文。下聯典指明代監察御史戚雄。
戚姓寶寶起名字最好不用聲母是j.x的字為名,首字最好不用零聲字母或拼音是y.w開頭的字。雙字名應避免全用q聲母.i韻母或陰平調的字。注意名的意義與"戚"字的"親戚""憂愁"的含義相連不要產生不佳的歧義。您的姓氏筆畫為11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