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一、來源有四
1、出自己姓,為上古時期廖叔安之後裔。相傳帝顓頊有個後裔叫叔安,夏時,因封於廖國,故稱廖叔安,其後代以國為氏,稱廖氏。
2、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後裔。周文王有個兒子叫伯廖,因受封於廖,其後裔也有以廖為氏,稱廖氏。這支廖氏,望出巨鹿。
3、出自偃姓,堯、舜的賢臣皋陶的後裔夏時受封於蓼而得姓。楚穆王四年滅英、六二國,其後子孫有以國為氏;或以姓為氏,即為廖氏。
4、為繆、顏二姓所改。繆、顏二姓皆皇帝所賜,殷紂王執政時,殘酷無道,繆、顏二姓有隱居於黃河西北,改姓為廖。
二、遷徙分佈廖氏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南部的蔡、平輿、汝南等縣發展繁衍,因這一帶西漢初屬汝南郡,故廖氏族人皆稱"先世居汝南",並以"汝南"為堂號。戰國時期四川一帶少數民族中也有廖氏。漢代有廖氏,為巨鹿太守,其子孫有的留居當地。三國時,襄陽人廖化,任蜀漢右車騎將軍,其子孫有的在四川定居;臨沅人廖立,徙汶山郡,晉代有隱士廖棠,為將樂(今屬福建)人。南朝梁有以儒術知名的廖沖,為桂陽人。由此可見,廖氏在隋代以前已有族人遷至今河北、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廣東等省。唐代,中原廖氏曾兩次遷至福建:一次是唐初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一次是唐末隨王潮、王審知入閩,均在福建定居。至宋代,福建廖氏已發展成為大族,分佈於寧華、順昌、建寧、邵武、上杭、永定等許多地方,同時又有許多人徙居廣東,分為大埔、梅州、興寧、蕉嶺、五華等支派。從清初開始,閩粵廖氏陸續有人遷至台灣,還有一些人移居泰國、新加坡等國家。
三、郡望堂號
【堂號】"果烈堂":蜀漢廖化,為關羽主薄。關羽敗亡,廖化在戰場上假裝已死,得逃回蜀。拜宜都太守,遷右軍車騎將軍,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所以叫"中鄉堂"。又因他做事果敢剛烈,又叫"果烈堂"。"紫桂堂":宋朝時候,廖君玉以朝清郎兼英州知府,他一生好學,在桂山建了一個書房叫"紫桂堂",因此廖氏有稱"紫桂堂"的。"萬石堂":宋工部尚書---廖剛,娶秦國夫人張氏生子四,皆士,皇上賜每人官祿兩千石,父子五人共享萬石,時人號稱"萬石廖氏"。詩云:萬石家聲遠,三州世澤長、瓜錦欣瓞衍,欒世慶榮昌。另外還有:"汝南"、"中鄉"堂號。
【郡望】1、汝南郡:漢高帝四年置郡。相當今河南穎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區。東漢時移治平輿。2、巨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郡。東漢移治今寧晉西南。
四、歷史名人
廖燕:清代文學家,其文恣肆犀利。工草書,狀如古木寒石。又能戲曲。著有《二十七松堂集》等。廖沖:南北朝梁國湘籍儒士。
廖抉:東漢學者,習詩畫,滿腹經綸,精通天文、風角推考之術,在當時的學術界享有盛譽。
廖剛:號高峰,北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出生於順昌縣交溪鄉,36歲時宋徽宗崇寧五年進士,賜進士第出身,御史中丞改宋工部尚書,封少師,宣和二年,歲次辛亥,盜賊入順昌,公遣其子諭賊,賊知公素守信義,遵命散去,地方得賴安寧,甚為君主倚重,召封為吏部員外郎,請營建康(南京)親擁六師,以杜金人窺伺,歷拜御史中承,知無不言,當時蔡京秦檜專權,亦為之畏懼、任吏部尚書至士卒,至南宋高宗(趙構)紹興十三年1143年逝世,享年73歲。不但是宋朝的一位傑出的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還是一位軍事家。
廖(Liao 飂)姓出自己姓,為上古時期廖叔安之後裔,以國名為氏。得姓始祖:廖(飂)叔安。顓頊帝生於若水,居於帝丘(今河南省濮陽),為南方楚國的先祖,其後裔叔安夏朝時受封於飂(古廖字)國,故稱飂(廖)叔安。春秋時,廖國被楚所滅,國人以國名飂為氏。
廖氏在大陸的排名為第六十一位,而在台灣的排名為第十八位。
汝南郡,巨鹿郡諸支挺秀;
世綵堂,武威堂各族爭芳。
——全聯典指廖姓的郡望和堂號。「世綵」的內涵:一是長壽而有福氣;二是宋皇帝(欽宗)御封「世綵堂」,更為顯赫。
武功垂漢史;
威德耀祠堂。
——此聯為鶴頂格嵌「武威」堂名,是指武威郡廖氏。
十貴一門榮萬石;
百年六世耀三州。
——聯典指宋徽宗時工部尚書廖剛,他的4個兒子廖遲、廖過、廖遂、廖遽同朝為將帥,父子號稱十貴,一門官俸累計「萬石」(讀Dan 音擔,120斤為一石)。其居捨門額宋皇帝御封為「萬石家風」、「世綵堂」。詩云:「萬石家聲遠,三州世澤長、瓜錦欣瓞衍,欒世慶榮昌。」「三洲」是指廖氏先祖廖彥光的六世孫有三兄弟封為郡公,長為廖延邦,封清河郡公;次為廖延齡,封武威郡公;三為廖延春,封太原郡公。
傷心嫠婦吟秋燕;
嘔血小姑感撫恩。
——上聯典指清朝時廖雲錦為馬氏婦,早寡,其《詠秋燕》詩云:「傷心春雨香泥盡,羨爾先歸到故鄉」。下聯典指廖忠臣妻歐陽氏撫養小姑,與親女同乳,歐陽氏歿後,小姑泣至嘔血,病年餘。
肇封侯將軍膺德慶;
倡節義驛丞回南宮。
——上聯典指明代巢湖(今屬安徽省)人廖永忠,征南將軍,封德慶侯。下聯典指明代南京大理少卿廖莊,是一個生性剛烈、恬淡的人,喜面折人過。因一封奏折惹怒了明景帝,被貶至四川寧羌驛,充任驛丞。景泰八年正月,英宗復辟,史稱「奪門之變」,廖莊被起復回到南京。
附:
力行仁義事;
奉獻忠孝心。
——佚名撰福建省南平市樟湖鎮溪口村廖氏宗祠聯。
慈孝友恭,一堂吉慶;
詩書禮樂,滿室榮華。
——佚名撰廖姓宗祠聯。
崇連祠堂,詔邑山連鯤島峙;
遠尋地脈,官陂水合虎溪流。
——佚名撰福建省詔安縣官陂鎮廖氏宗祠崇遠堂聯。此聯以鶴頂格鑲嵌「崇遠」堂名。此聯簡單清楚地說明此支廖氏族人來歷。
竹杖青奇,萬里河山歸杖下;
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隱郎中。
——佚名撰江西省興國縣三僚村廖氏楊公祠聯。這副對聯,就暗寓了一個故事。公祠安放的是楊救貧祖師和廖金精的塑像。廖金精字伯瑀,年方十五就精通四書五經,人稱「廖五經」。唐末兵荒馬亂,科舉不繼,廖瑀轉而研究堪輿之術。有一次,黃陂廖氏請楊救貧祖師去堪定一個門樓位置。廖金精預先用羅盤定准了方位,並在地下埋了一個銅錢做標記。楊救貧來後,卻不用羅盤,只是用手裡的一根竹竿,隨手往地下一插,卻正中了銅錢中間的方孔。廖金精這下服了楊公,虔誠地拜楊公為師,得到楊公親傳青囊秘籍。
學術仿西歐,開弟子新知識;
文章宗北郭,振先生舊家風。
——佚名撰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廖氏宗祠「萬源祠」聯。為紀念三世祖政廖妣梁安人,廖政第七世孫旺生、等五大房後裔於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歲(1848年)在上杭古田建廖氏宗祠「萬源祠」。1929年冬,著名的古田會議在廖氏宗祠「萬源祠」召開,該祠成了古田會議會址而永載史冊,譽傳五洲。
武不屈、文不驚,須立丈夫志氣;
威可畏、儀可像,乃為君子規模。
——此聯為以鶴頂格嵌廖氏宗祠「武威堂」堂聯。
溯源本於西周,祖德文謨昭百代;
肇冠堂興南宋,家聲世綵振千秋。
——清朝時有翰林院學士廖甡返鄉拜祖,嘉慶帝愛新覺羅·顒琰封送這一副餞別送行對聯作廖氏堂聯。這副對聯對仗工整,氣勢磅礡,上聯點出了廖氏是「周文王之後」的悠長歷史;下聯讚譽廖剛德行,激勵廖氏子孫弘揚「世綵家聲」。
祖德溯三洲,源遠流長,看此日人文蔚起;
宗功承萬石,根深葉茂,喜今朝景遠維新。
——佚名撰廖姓宗祠聯。
源遠流長,自唐代為御史、中丞祖德宗功,當思發揚光大;
溪清水秀,由博州遷豫章、南墅瓜繁椒衍,毋忘好友新朋。
——佚名撰江西省上猶縣仔陽鄉源溪村廖氏宗祠聯。
廖姓寶寶起名字最好不用聲母是d.t.n的字為名,雙字名應避免全用l聲母.iao韻母或去聲字。雙字名最好首字筆畫少而末字筆畫多,單字名最好用筆畫多的字。據1998年最新統計,您的姓氏是第66大姓。您的姓氏筆畫為14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