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每個人的名字都力求有一定的講究、有特殊的含義。和人一樣,企業,尤其是一個有志於創名牌的企業亦要有一個好聽的名字,一個好的名字是企業的寶貴財富。70年代初,美國美孚石油公司為了適應形勢的需要,動用7000多人、耗資1億美元給自己取了一個滿意的新名字:埃克森。同樣,可口可樂為了翻譯成現在的這個絕妙無雙的名字也不惜投入5000萬美元巨資。企業名字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般。
與國外企業對企業名稱的高度重視相比,中國企業卻陷入了「名稱困境」。目前,中國企業的名稱極不符合CI(企業識別系統)原則,很難推出典型形象,因而缺乏競爭力,對創名牌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企業無名。
譬如鞍山鋼鐵廠、天津自行車廠、上海電視機廠,它們企業的名稱是什麼?鞍山、天津、上海這是企業的位置,鋼鐵、自行車、電視機這是企業的產品。像這樣簡單地把地名與產品名拼湊在一起既不響亮、又毫無特色,也不能反映出企業的理念,根本就不是什麼「名字」。一個企業連像樣的名字都沒有,怎麼去塑造企業形象?又創什麼名牌?導致無名企業大量存在的原因歸根結底是過去計劃經濟的結果。過去一切靠計劃,企業級別越高,從國家所得到的好處就越多,所以企業千方百計使自己成為市級、省級以抬高「身價」。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特別是各地政府紛紛啟動「名牌戰略」,以往的無名企業都應及早改變自己,從給自己取一個好名字開始重新定位以塑造嶄新的企業形象。
那麼,如何給企業取名?筆者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取名要有自己的個性,突出自身特點。
二、取名要巧妙別緻、給人以美感。
三、名字要有寓意,要能夠體現企業精神或是產品特質。
另外還要易識、易記、吉利、不違背習俗等等。目前,國內外許多著名企業慣於將企業名與產品品牌合二為一,如德國奔馳汽車公司生產「奔馳」牌汽車、日本索尼電器公司生產「索尼」電器、香港金利來公司生產「金利來」領帶等等。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給人牢固持久的印象,另一方面企業名與產品品牌相互帶動,大大減少了廣告宣傳費用,不失為高明的策略。
激烈的市場競爭促使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從傳統的思想觀念中醒來,我們已經看到:隨著名牌意識的增強,在國內企業界雨後春筍般推出了諸如娃哈哈、太陽神、巨人、聯想、春都、美的等一個個好聽且響亮的名字。這些名字像一面面旗幟代表的無疑是一艘艘實力雄厚、成就卓著、獨樹形象的企業巨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