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高新科技的強大作用力推動美國經濟高速發展之時,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公司卻正在陷入一個新的尷尬══給他們的新產品取個能夠註冊商標的「芳名」越來越難了。
對於任何公司的決策者來說,給新產品命名都是一個相當重大的決策。這個商標是否朗朗上口、留下的印像是否深刻,往往與一個產品乃至公司的命運息息相關。但令決策者們苦惱的是:儘管新公司、新產品的數目空前膨脹,字母表上的成員卻一個未增,能夠排列組合的依然只有那可憐的26個字母。「芳名」難覓使得不少高科技公司將求助的目光投向費用高昂的命名咨詢機構,但有時就連他們都會覺得多少有點束手無策,「從字母表中任選幾個字母,我敢保證某個地方的某個人一定已在使用這個商標。」
現在能接得下這個「燙山芋」的,只剩「專業命名公司」一族了。儘管一個「芳名」的行情已漲到25000美元到10萬美元不等,但取的程序卻一噗都沒有縮短,通常要3到4個月才能完工。咨詢人員在同客戶一起搜肚刮腸尋找美名之餘,還得經受「商標數據庫」和專業律師的雙重考驗。即便在數據庫中沒有演繹「真假李逵」的故事,律師通常也會將90%的備選名稱踢出門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細究這一狀況的根由,竟有不少矛頭直接指向了美國國會。原來,美國國會曾於1989年修訂1946年制定的《商標法》,允許企業註冊他們在未來3年中才會使用的商標。這次「鬆綁」直接導致了一場搶注商標的風潮,全美有效商標從1989年的39000種躍升到今天的134000種。與此同時,原本慣用數字為名的科技產品也開始另闢蹊徑,英特爾公司的芯片從當初的386、486演變成今天的「奔騰」,也使科技商標的需要更加旺盛。
科技市場「全球化」顯然是「芳名」難覓的又一不容忽視的因素。隨著科技產品的市場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拓展,她們的「芳名」往往需要多種語言環境中散發魅力,這使高科技公司在註冊商標時不得不將各國的文化差異也考慮在內,否則便有可能造成難以弭補的損失。現行商標法的有效區域顯然也無法滿足經濟全球化的需求══每到一個新的國度都是將自己的商標重新註冊一次,這不僅使企業疲於奔命,往往還會帶來一些不必要的糾紛。
相比之下,在命名同時尋找一個與該商標匹配的因特網網址是令眾家公司最為頭痛的事情,相對有限的域名數目讓不少高科技企業吃盡了苦頭。眼下登記在案的200多萬域名中,有許多是專門倒賣域名的「陰謀家」搶注的,他們大發橫財之時,正是一些公司強咽「萬金一擲為芳名」的苦果之際。
無論如何,「芳名」總歸有覓處,但擁有一個動人的名字僅僅是成功的開始。只有那些精於市場營銷的公司才真正能知道一個成功的商標背後到底蘊涵著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