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尚值妙齡的胡愛娣坐在大貨車頂上押運馬海毛時,她沒想到,這是她邁向4000名員工掌門人的開始。
10年前,當她通宵達旦翻字典為「愛帝」取名時,她沒想到,這個與她名字諧音的商標會成長為「中國名牌」。
見到胡愛娣,第一感受就是她的柔弱。纖細小巧的身材,說話時聲音細細的,對員工極其和氣。從外表上,看不出她是身價數億的企業老總;而瞭解她的人,往往被她的勇氣、果敢和超乎尋常的智慧所折服。
10餘年間,從國企的一名擋車工,成長為一家著名針織服裝企業的老闆;10餘年間,所擁有的品牌產品從國內走向國外。這一切,用胡愛娣的話來說,很大程度上帶有某種巧合,彷彿命運的安排。
1980年胡愛娣高中畢業參加工作,在武漢市第二針織廠做了一名工人。別人把她教會就跑出去玩去了,而她守著定型機邊工作邊琢磨技術問題。在這家針織廠,她從擋車工到打字員到團委書記,幾年下來熟悉了工藝流程。1987年,她調到現在的漢陽工貿跑銷售,所在的恰巧是針織品部,又稔熟了針棉織品的貿易經。
1989年8月,28歲的胡愛娣辭職,借錢成立了武漢市振興針紡織批發部,下海「淘金」。
批發部成立之初,一個外地業務員首次來武漢推銷馬海毛毛線。在漢正街盤貨多年的老闆無人敢冒險進貨,但馬海毛蓬鬆、富於光澤的品質吸引了胡愛娣的目光。憑著多年盤針織品的經驗,她認定馬海毛會成為當年秋冬的流行商品,果斷地做了這個產品的代理。
胡愛娣當時缺少資金,她說服廠家零貨款送貨上門,又說服3家客戶先付5萬元的定金。開張頭一天,這3家客戶沒有一筆生意,一家老闆要求退貨還款。而第二天,馬海毛就突然賣瘋了,漢正街上出現了搶購。「1噸賺1萬!這種情形持續了一年多。」憶起當年,胡愛娣仍然感到興奮。正是這扎扎實實的「第一桶金」,為她以後的事業打下了堅實基礎。上世紀90年代中期,很多在漢正街賺了錢的商人紛紛轉行,有的甚至認為一輩子的錢都賺夠了,開始不思進取。1994年,與針織品有緣的胡愛娣投資近300萬元,在漢口姑嫂樹租廠房、買設備,著手做針織品加工。僅半年時間,她就建立起她的首個加工基地,並給這個新生兒取名「愛帝」,開始了她的「愛帝」之夢。
當時,中國正處於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型時期,武漢市的幾個針織廠尚能維持,胡愛娣與這些國企正面競爭。
針對老國企多年不變的款式,她推出一種可外穿的內衣——花邊衫,其新型的面料和款式如一股清新的風,迅速吹動了整個市場。產品在市場上連續兩年火爆,為她掘下了「第二桶金」。
二
如今,「接T(TCL)單」已成為愛帝集團的一個經典營銷案例。這一案例的成功運作,讓國內同行從此對愛帝刮目相看。
2002年11月,TCL集團為促銷手機,急需100萬套內衣,交貨期僅僅1個半月。在國內10餘個一流內衣品牌的激烈競爭中,愛帝憑借價格、質量優勢最後成功奪標。
合同簽訂之前,愛帝集團管生產的副總經理不同意接。因為它已超出愛帝產能的一倍,何況當時還有其它訂單沒有完成。僅是生產這批內衣所需的500噸紗,織染就需半個月;更讓人沒底氣的是,所需配套的2000萬元資金也沒著落。
胡愛娣拍板:「我們不僅要接,還要做好,如期發貨。」
為籌措資金,胡愛娣四處奔波。下午下班時分,遇上堵車。為趕在銀行下班前找到相關人員,她腳蹬高跟鞋在建設大道上棄車飛奔,一直忙到晚上9時30分,最終解了燃眉之急。胡愛娣至今仍感慨萬千:如果當天不順利,後果很難想像。合同簽訂後,愛帝集團調動省內外同行的資源,把分散的生產能力集聚起來。我省整個紡織行業的力量,以及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的數十家針織企業,全部加班加點,為愛帝效力。
愛帝集團的30多名「跟單員」,每天在滬杭線上來回奔波,集團新買的兩台金盃客車,一個半月後回到武漢就大修。愛帝工業園內,每天的進貨、出貨的大卡車川流不息。
如期履約,TCL公司的人連連稱讚:「沒想到這麼快。」這次戰役的成功,不僅帶來了更多的集團訂單,還讓愛帝在國內行業中的綜合實力上升至第4位。
胡愛娣說:「通過整合省內外行業產業鏈資源,愛帝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員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