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恍
簡體:恍
繁體:恍
讀音:huǎng
拼音:huang
部首:
五行:火
恍
(形聲。從心,況省聲。字本作怳,亦作慌.本義:狂的樣子)
同本義 [mad]
怳,狂之貌。--《說文》
怳,狂也。--《廣雅·釋詁四》
臨風怳兮浩歌。--《楚辭·少司命》
又如:恍恍(狂的樣子)
昏瞶不明的樣子 [blurred]
追怳忽於地底兮。--《後漢書·張衡傳》
精神怳惚。--《神女賦序》。注:「不自覺知之意。」
又如:恍恍(模模糊糊);恍忽(形貌模糊不清的樣子;神智迷亂不定的樣子);恍惑(迷惑)
心神不安的樣子;失意的樣子 [disquieted]
怳若有望而不來。--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注:「失意貌。」
又如:恍恍(心神不寧的樣子);
恍(怳)huǎng
⒈模糊,不清楚:~惚。
⒉彷彿:~若親臨其境。
⒊忽然:~然大悟。~如隔世。
────────────────—
恍guāng 1.威武貌。
恍字編碼:
五筆98:NIGQ 倉頡:PFMU 四角號碼:99012 UniCode碼:U+604D 規範漢字編號:1687
恍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384第03
起名字典:
恍
本義指狂的樣子,後引申為模糊,彷彿,忽然等意。(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90次)
康熙字典:
恍
康熙筆畫:10畫
huǎng
1<形>失意的樣子。《夢遊天姥吟留別》:「忽魂悸以魄動,~驚起而長嗟。」
2<形>模糊不清。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於是處子若~有望而不來。」
3<副>突然。劉伶《酒德頌》:「兀然而醉,~爾而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