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栲
簡體:栲
繁體:栲
讀音:kǎo
拼音:kao
部首:木
五行:木
栲〈名〉
木名。即山樗。常綠喬木,葉子長圓狀,披針形,果實球形,表面有短刺,木材堅硬細密,可做輪軸等,樹皮含鞣酸,可制染料與栲膠 [evergreen chinquapin]
山有栲,隰有杻。--《詩·唐風·山有樞》
指栲膠 [tannin extract]。如:栲底皮鞋
栲栳
[wicker basket] 用柳條編成,形狀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
只見那小猴子挽著個柳籠栲栳在手裡,糴米歸來。--《水滸傳》
栲栳圈:像笆斗那樣的圓圈
栲kǎo
⒈栲樹,常綠喬木,雌雄同株。木材堅硬,適於做船櫓、輪軸等,也供建築、做枕木等用。樹皮含鞣酸,可制烤膠或做染料。種子可吃。
⒉[栲栳]又叫"笆斗"。用竹篾或柳條編的盛物器具。
栲字編碼:
五筆98:SFTN 倉頡:DJKS 四角號碼:44927 UniCode碼:U+6832 規範漢字編號:4449
栲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523第22
起名字典:
栲
栲樹,常綠喬木,雌雄同株。木材堅硬,適於做船櫓、輪軸等,也供建築、做枕木等用。樹皮含鞣酸,可制烤膠或做染料。種子可吃。(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50次)
康熙字典:
栲
康熙筆畫:10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