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粲
簡體:粲
繁體:粲
讀音:cBn
拼音:cBn
部首:亻
五行:火
粲字編碼:
五筆98:HQCO 倉頡:YEFD 四角號碼:27904 UniCode碼:U+7CB2 規範漢字編號:5427
粲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4456,第07捲上,米部第4字 [康熙字典]:頁909第23
起名字典:
粲
指鮮明的樣子,美好,潔白,明白,清楚。(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690次)
康熙字典:
粲
康熙筆畫:13畫
can
1<名>上等白米。《詩經?鄭風?緇衣》:「適子之兮,還,予授子之~兮。」
【引】美麗。
【又】特指美女。陸雲《為顧彥先贈婦往返》詩:「皎皎彼姝子,灼灼懷春~。」
2<形>眾多。《國語?周語上》:「夫獸三為群,人三為眾,女三為~。」
3<形>開口笑。范成大《蛇倒退》詩:「我乃不能答,付以一笑~。」
cān
通「餐」。柳宗元《天對》:「益革民艱,鹹~厥粒。」
【粲粲】光彩鮮明。《詩經?小雅?大東》:「西人之子,~衣服。」
【粲爛】1.光彩鮮明。司馬相如《上林賦》:「皓齒~。」2.辭藻華麗。張衡《思玄賦》:「文章奐以~兮,美紛紜以從風。」
【粲然】1.精潔。2.鮮明;顯著。《鹽鐵論?結和》:「功勳~,著於海內。」3.明白;清楚。《荀子?非相》:「欲觀聖王之跡,則於其~者矣。」4.開口笑。郭璞《遊仙》詩:「靈妃顧我笑,~啟玉齒。」(顧:回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