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內
簡體:內
繁體:內
讀音:nei
拼音:nei
部首:
五行:火
溫和賢淑,貴人明現,環境良好,中年成功隆昌。
內〈名〉
裡面。與「外」相對 [inside]
一室之內。--明·袁宏道《滿井遊記》
郗猶在帳內。--《世說新語·雅量》
東海家內則郝夫人之法,親陵家內范鍾夫人之禮。--《世說新語·賢媛》
一板內有重複。--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數里內無樹。--清·姚鼐《登泰山記》
又如:海內;關內;內牽(內中傳遞消息者)
指某一群體或某一物體的中間。常指國內或朝廷內 [inside;internal;interior]
動干戈於邦內。--《論語·季氏》
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內,名詞作狀語,譯時加介詞「對」,為「對內」。)--漢·賈誼《過秦論》
不
內nei
⒈裡面,跟"外"相對:~面。~科。~情。屋~。國~。
⒉舊稱自己的妻為"內人"或"內子"。也用來稱妻子家的親屬:~弟。~侄女。
⒊[內心]
1心裡。
2三角形內切圓的圓心。
⒋[內行]對某項事情有經驗或熟悉其業務。
⒌[內容]事物內部所包含的實質或意義。
⒍[內疚]內心感到慚愧和不安。
⒎[內幕]外界不知道的、隱秘的內部情況。
⒏[內務]
1國內的事務(多指民政):~務部。
2集體生活中,日常的室內事務:整理~務。
⒐〈古〉通"納"。接納,交納。
────────────────—
內na 1."納"的古字。使進入;放入。 2."納"的古字。接納;容納;釆納。 3."納"的古字。迎娶。 4."納"的古字。交納;進獻。 5."納"的古字。收藏。 6."納"的古字。補綴,彌補縫隙。 7.通"肭"。肥。 8.通"訥"。木訥,不善言辭。
────────────────—
內rui 1.通"汭"。河流彎曲處或會合處。 2.通"枘"。榫頭。
內字編碼:
五筆98:MWI 倉頡:XOB 四角號碼:40227 UniCode碼:U+5185 規範漢字編號:0116
內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128第35
起名字典:
內
裡面。與「外」相對。(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390次)
康熙字典:
內
康熙筆畫:4畫
nei
1<名>裡面;內部。《鄒忌諷齊王納諫》:「四境之~,莫不有求於王。」
【又】特指朝廷內或國內。《過秦論》:「當是時也,商君佐之,~立法度,務耕織。」
【又】指家庭內部。《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無應門五尺之僮」
2<名>內心。《赤壁之戰》:「而~懷猶豫之計。」
3<名>內室;特指皇宮。《長恨歌》:「西宮南~多秋草。」
4<名>女色。《左傳?僖公十七年》:「齊侯好~。」
5<名>妻妾的泛稱。後專指妻,如南朝人徐悱有《贈內》詩。今人也有謙稱自己的妻子為「內人」、「賤內」的。
【引】妻子一方的親戚,如「內兄」、「內侄」。
na
<動>同「納」。接納;收容。《中山狼傳》「先生如其旨,~狼於囊。」《鴻門宴》:「距關,毋~諸侯。」
【內嬖】受君主寵幸,又指君主寵幸的人。
【內閣】⒈明清時期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機關。明洪武十五年,仿宋制,高諸殿閣大學士,因授餐大內,常侍天子殿閣之下,故名內閣。⒉內堂,貴族婦女的臥室。
【內省】宮禁之內。
【內傳】解釋經義的文字叫內傳;廣引事例、推演本義的叫外傳。如關於《詩經》的就有《韓詩內傳》和《韓詩外傳》。傳記的一種。以記述軼聞趣事為主,如《隋書?經籍志二》有《漢武內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