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燭
簡體:燭
繁體:燭
讀音:zhu
拼音:zhu
部首:火
五行:火
貴人明現,官運旺,清雅榮貴,中年吉祥,晚年隆昌。
燭
(形聲。從火,蜀聲。本義: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義 [torch]
燭,庭燎大燭也。--《說文》。按,燋也。未爇曰燋,執之曰日燭,樹地曰庭燎。葦薪為之,小者麻蒸為之。
執燭於西階上。--《儀禮·燕禮》
共墳燭庭燎。--《周禮·司烜氏》。注:「樹於門外,曰大庭燎。」
獨不見跋。--《禮記·曲禮》
火在地曰燎,執之曰燭。--《儀禮·士喪禮》注
舉燭者,尚明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
江月亭前樺燭香,龍門閣上馱聲長。--陸游《雪夜感舊》
又如:燭火(火炬,火把);燭
燭(燭)zhu
⒈以線繩或葦子做中心,周圍用蠟和油脂包裹,點燃取光的東西:蠟~成灰淚始干。
⒉照見,照耀:火光~天。〈引〉明察:洞~其奸。
⒊[燭光]的簡稱,物理學上發光強度單位。常說的電燈泡的燭數,實指瓦特數,如15燭的燈泡就是15瓦特的燈泡。
燭字編碼:
五筆98:OJY 倉頡:FLMI 四角號碼:95836 UniCode碼:U+70DB 規範漢字編號:2061
燭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670第21
起名字典:
燭
指古代照明用的火炬,後引申指照見,照耀,明察。(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780次)
康熙字典:
燭
康熙筆畫:17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