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阿
簡體:阿
繁體:阿
讀音:ā
拼音:a
部首:
五行:土
下賤之字,憂心勞神,身弱多病,中年勞,晚年吉祥。
阿〈助〉
(漢語名詞詞頭,盛行於魏晉以後)
加在親屬稱呼前面有親暱的意味
阿姊聞妹來。--《樂府詩集·木蘭詩》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阿爺(又作「阿耶」。稱父親);阿翁(稱祖父;稱父親;婦女稱丈夫之父);阿嫂(對朋友之妻的稱呼);阿叔(對丈夫之弟的稱呼);阿家(又稱「阿姑」。婦人稱丈夫的母親);阿爹(稱父親;也尊稱長者);阿父(稱父親;也稱伯伯、叔叔,或作伯叔自稱);阿伯(尊稱年長的男子)
加於某些人的姓、名、小名、排行前用作稱呼,往往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或尊卑關係
阿女含淚答。--《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阿鹹(侄子。晉朝阮籍的侄兒阮鹹有才,後來遂用來稱侄子);阿連(弟弟。南朝宋謝靈運的族弟惠連很有才,人們隨謝靈運稱之為阿連);阿杜(原指周盤龍的小妾杜氏,後為妾的別稱);阿嬌(漢武帝陳皇后的小名;泛指美麗的女子);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阿瞞(三國曹操的小字)
阿ā
⒈助詞。用在稱呼前:~姨。~哥。~張。
⒉〔阿昌族〕我國少數民族之 一。
────────────────—
阿 ē
1凹曲處:山~。
2迎合;偏袒:~諛。又見ā。
【阿彌陀佛】梵文的音譯。佛經中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佛教寺廟中常與釋迦、藥師佛並供。佛教徒以之作為口頭念誦的佛號,表示虔誠信仰。又意譯作、。
【阿房宮】秦代著名宮殿。遺址在西安市西阿房村。始建於前212年,規模極為宏大,,全部工程至秦亡時猶未完成,故未正式命名,時人用其前殿所在地名而稱之為阿房宮。秦亡後,被項羽焚燬。
【阿其所好】無原則地迎合別人的愛好。
【阿諛】為迎合別人,說好聽的話。
────────────────—
阿ǎ 1.歎詞。表示驚訝。
────────────────—
阿a 1.方言。副詞。猶言可﹑是否。用在問句中,加強語氣。
────────────────—
阿a 1.語氣詞。用在句首或句中。無義。 2.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示肯定﹑囑咐﹑乞請等語氣。 3.語氣詞。後作"啊"。用在句中稍作停頓,讓人注意下面的話。
阿字編碼:
五筆98:BSKG 倉頡:NLMNR 四角號碼:71220 UniCode碼:U+963F 規範漢字編號:0913
阿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9575,第14卷下,阜部第8字 [康熙字典]:頁1348第06
起名字典:
阿
作助詞時,多在稱呼前,如阿哥。作歎詞時,表示驚訝。作語氣詞,多用在句末,表示肯定﹑囑咐﹑乞請等語氣。(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43840次)
康熙字典:
阿
康熙筆畫:13畫
ā
詞頭,多用在親屬名稱或人名的前面,盛行於魏晉以後。《孔雀東南飛》:「~母謂~女:『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顏氏家訓?風操》:「梁武小名~練,子孫呼練為絹。」
ē
1〈名〉山陵;大丘。王勃《滕王閣序》:「訪風景於崇~。」
2〈名〉山灣。屈原《山鬼》:「若有人兮山之~。」
3〈名〉屋角翹起來簷。《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閣三重階。」
4〈動〉曲從;迎合。《韓非子?有度》:「法不~貴,繩不撓曲。」(貴,地位高的人。)
5〈動〉偏私;袒護。屈原《離騷》:「皇天無~私兮。」【引】親近。《後漢書?文苑傳下》:「苟失其道,則兄弟不~。」
6通「婀」。柔軟而美麗的樣子。《詩經?小雅?隰桑》:「隰桑有~,其葉有難。」(難,茂盛的樣子。)
hē
通「呵」。斥責。《老子?二十章》:「唯之與~,相去幾何。」
【阿諛】ēyu 迎合別人的心意,說奉承話。《後漢書?楊震傳》:「其~取容者,則因公褒舉,以報私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