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稽
簡體:稽
繁體:稽
讀音:jī
拼音:ji
部首:禾
五行:木
稽
(形聲。從禾,象樹木曲頭止住不上長的樣子,從尤,旨聲。本義:停留;阻滯)
同本義。引申為囤積 [delay;detain]
稽,留止也。--《說文》
司稽,察留連不時去者。--《周禮·司稽》注
秦之水泔最而稽。--《管子·水地》
令出而不稽。--《管子·君臣上》
稽市物。--《漢書·食貨志》。注:「貯滯也。」
又如:稽欠(滯留拖欠);稽身(拖住身子);稽留(在外久留);稽詣(停頓);稽固(稽留停滯)
延遲 [delay]
明晨炊米盡,吾起不容稽。--陸游《冬夜不寐》
稽廢時月。--《後漢書·列女傳》
又如:稽遲(延誤推遲);稽延(遲延)
考核;核
稽qǐ
⒈[稽首]舊時的一種敬禮,扣頭到地。
────────────────—
稽jī
⒈停留,拖延:莫~留。不得~延。切勿~遲。
⒉考核,考證:~核。~查。無~之言勿聽。
⒊計較,爭辯:反唇相~(反過口來責問對方)。
⒋見qǐ。
稽字編碼:
五筆98:TDNJ 倉頡:HDIUA 四角號碼:23961 UniCode碼:U+7A3D 規範漢字編號:3260
稽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3871,第06卷下,稽部第1字 [康熙字典]:頁858第01
起名字典:
稽
意為停留,阻滯,考核,考證,計較,爭辯。(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230次)
康熙字典:
稽
康熙筆畫:15畫
jī
1<動>停止;停留。陶淵明《雜詩》:「時駛不可~。」
2<動>延遲;拖延。《樂羊子妻》:「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廢時日。」
3<動>查考;核實。《原君》:「而妄傳伯夷、叔齊無~之事。」
4<動>計較;爭辯。賈誼《陳政事疏》:「婦姑不相說,則反唇而相~。」
qǐ
1<動>叩頭至地,見「稽首」。
2<名>通「棨」,有繒衣的戟。
【稽古】⒈考古。⒉研習古事。
【稽首】古代一種禮節。雙膝下跪,拱手至地,頭下低手或地。《叔向賀貧》:「宣子拜~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