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掊
簡體:掊
繁體:掊
讀音:pǒu
拼音:pou
部首:扌
五行:金
掊〈动〉
(形声。从手,呸声。本义:用五指扒土)
同本义 [dig]
掊,杷也。今盐官入水取盐为掊。(字亦作刨,作抔)--《说文》
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汉书·郊祀志上》。注:“谓手杷土也。”
又如:掊土得鼎
聚敛;搜括 [amass wealth by heavy taxation]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宋·王安石《兼并》
又如:掊克(聚敛;搜括);掊昌(聚敛贪昌);掊聚(聚敛;搜括);掊取(搜括)
掊〈动〉
击;抨击 [attack]
勾践终掊而杀之。--《战国策·秦策》
又如:掊攻(抨击)
击破 [break]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逍遥游》。司马注:“击破
掊pǒu抨击,打破:~击。
────────────────—
掊pou 1.以手、爪或工具扒物或掘土。 2.搜括;敛取。 3.减少。 4.通"背"。背弃;背离。 5.量词。犹捧、握。一掊,形容数量少。
────────────────—
掊pū 1.放倒;倒仆。
────────────────—
掊bo 1.放倒;倒仆。
掊字編碼:
五筆98:RUKG 倉頡:QYTR 四角號碼:50061 UniCode碼:U+638A 規範漢字編號:4736
掊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7851,第12捲上,手部第65字 [康熙字典]:頁437第01
起名字典:
掊
本義:用五指扒土,也指放倒;倒僕(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0次)
康熙字典:
掊
康熙筆畫:12畫
pou
1<動>用手扒土。《史記?封禪書》:「見地如鉤狀,~視得鼎。」
2<量>一捧。《論衡?譋時》:「河決千里,塞以一~之土,能勝之乎。」
3<動>積聚。《新唐書?封倫傳》:「(楊)素殫百姓力,為吾~怨天下。」
pǒu
<動>擊;擊破。《莊子?胠篋》:「~斗折衡,而民不爭。」
【掊克】搜刮民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