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羹
簡體:羹
繁體:羹
讀音:gēng
拼音:geng
部首:羊
五行:水
智勇雙全,多才清雅,中年成功隆昌,晚年勞神。
羹〈名〉
(會意。從羔,從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會意,表示肉的味道鮮美。用肉或菜調和五味做成的帶汁的食物。《說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帶汁的肉,而不是湯。「羹」表示湯的意思,是中古以後的事情)
調和五味的湯 [tick soup]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孟子·告子上》
(穎考叔)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左傳·隱公元年》
煮熟帶汁的蔬菜也叫羹 [vegetable soup]
藜藿之羹。--《韓非子·五蠹》
又如:菜羹(煮熟的菜,加上米屑,古代貧者所食
羹gēng
1用肉類或菜蔬等製成的帶濃汁的食物。
2今多指煮成或蒸成的濃汁或糊狀食品。
3煮羹。
────────────────—
羹lang不羹,春秋楚地。有二:東不羹城在今河南省舞陽縣西北,西不羹城在今河南省襄城縣東南。
羹字編碼:
五筆98:UGOD 倉頡:TGFTK 四角號碼:80804 UniCode碼:U+7FB9 規範漢字編號:3469
羹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1861,第03卷下,×部第5字 [康熙字典]:頁954第25
起名字典:
羹
指用肉類或菜蔬等製成的帶濃汁的食物,今多指煮成或蒸成的濃汁或糊狀食品。(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40次)
康熙字典:
羹
康熙筆畫:19畫
gēng
1<名>用肉或菜調和五味做成帶湯的食物。《荀子?非相》:「啜其~,食其胾。」 《魚我所欲也》:「一簞食,一豆~,得之則生,弗得死。」
【辨】羹,湯。「羹」,在上古時指用肉或菜等做成的帶汁的食物,和「菜湯」不同。「湯」,在唐以前一般只指熱水,後來才指菜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