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燒
簡體:燒
繁體:燒
讀音:shāo
拼音:shao
部首:火
五行:火
清雅伶俐,身弱短壽,出外吉祥,中年多災,短壽多舛。
燒
(形聲。從火,堯聲。本義:使物著火)
同本義 [burn]
燒,爇也。--《說文》
雛燒。--《禮記·內則》。注:「燒煙,於火中也。」
齊之北澤燒火。--《管子·輕重甲》。注:「獵而行火曰燒。」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唐·白居易《賣炭翁》
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資治通鑒》
又如:乾柴好燒;他把衣服燒了一個洞;燒葬(燒焚祭品);燒丹煉汞(道家用硃砂水銀等物煉成金丹以求長生不老);燒糊了卷子(喻外貌醜陋);燒埋錢(燒化埋葬死人的費用);燒冷灶(敷衍不得時的人);燒利市(商人在開始營業時燒紙祭獻福神);燒琴煮鶴(比喻糟蹋美
燒(燒)shāo
⒈使物體著火:~ 火。燃~。
⒉用熱能使物體受熱起變化:~瓦。~飯。~湯。
⒊烹飪方法之一:炒煎~炸。蘑芋~鴨子。
⒋發熱,體溫升高:發~。高~。~退了。
⒌用肥過多,致使植物枯萎、死亡:~了秧蔸。
────────────────—
燒shao 1.放火燒野草以肥田。 2.泛指野火。 3.指彩霞。
燒字編碼:
五筆98:OATQ 倉頡:FJPU 四角號碼:95812 UniCode碼:U+70E7 規範漢字編號:2060
燒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671第08
起名字典:
燒
使物體著火。用熱能使物體受熱起變化。(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290次)
康熙字典:
燒
康熙筆畫:17畫
shāo
1<動>燃燒;焚燒。《馮諼客孟嘗君》:「矯命以責賜諸民,因~其券。」
2<動>被燒。《赤壁之戰》:「人馬~溺死者甚眾。」
3<動>點燃。蘇軾《海棠》:「故~高燭照紅妝。」
4<動>照耀。王禹偁《正月盡偶題》:「何曾快見花~眼,只解潛催雪滿頭。」
shao
1<動>放火燒野草肥田。蘇軾《正月二十日往岐亭》:「稍聞決決流冰谷,盡放青青沒~痕。」
2<名>野火。白居易《秋思》:「夕照紅於~,晴空碧似藍。」
【燒硯】自愧文章不如他人,欲燒筆硯表示不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