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否
簡體:否
繁體:否
讀音:fǒu
拼音:fou
部首:口
五行:水
憂心勞神,事勞無功,中年多災,晚年吉祥。
否〈副〉fou
(會意。從口,從不。「不」亦兼表字音。本義:不然,不是這樣)
[古]︰不,不然,不如此 [nay;no]
否,不也。--《說文》
否臧凶。--《易·師》
否德黍帝位。--《書·堯典》。注:「皆訓不。」
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戰國策·魏策》
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這是妥當的辦法嗎?否
非,不是 [not]
大人否亨。--《易·否卦》
否則熟慮而從之。--《禮記·表記》。注:「謂非己志也。」
夫建國設都,乃作後王君公,否用泰也。--《墨子》
--用於「能否」、「可否
否 fǒu
⒈不。
1〈表〉疑問:是~?當~?可~?能動~?
2〈表〉答話。反對,不同意:~,我不贊成。
【否定】不承認,跟"肯定"相對。
【否認】不承認。
【否決】作出不承認,不同意的決定。
⒉
【否則】連詞。不然,不如此:不能滿足於現狀,~則就會停止不前。。
────────────────—
否pǐ
⒈壞,惡,不順利:善~陳前(陳:陳列,指呈現)。~極泰來。
否字編碼:
五筆98:DHKF 倉頡:MFR 四角號碼:10609 UniCode碼:U+5426 規範漢字編號:0703
否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7665,第12捲上,不部第2字 [康熙字典]:頁178第02
起名字典:
否
否是個多音字,念fǒu時,表示不同意,不認可,意為非,不是。念pǐ時,表示閉塞,阻隔不通,貶斥,困厄,不順等。(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50次)
康熙字典:
否
康熙筆畫:7畫
fǒu
1<動>肯定否定對舉時表示否定的一方面。《柳毅傳》:「是何可~之謂乎?」《登泰山記》:「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
2<動>用於答話,表示不同意,相當於「不」,不是這樣。《齊桓晉文之事》:「~,吾不為是也。」
3<助>用在句末,表詢問。相當於「不」、「沒有」、「嗎」。《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李清照《如夢令》:「知~,知?應是綠肥紅瘦。」
pǐ
1<形>惡;壞。常與「臧」「泰」對用。《出師表》:「陟罰臧~,不宜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