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咕,「以前來這醫院看病的並不多,改名後這一個月,人明顯多了。」
更名改姓話百年
走到今年9月12日,普仁醫院整整經歷了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其間幾度更名改姓,它的每一個名字都使人不禁聯想到中華民族即將走過這一百年中的每一次沉浮……
1900年(清光緒26年),在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後,英國在當時的哈德門外珠營胡同建起一所軍醫院。1901年這所醫院定名為普仁醫院。這時的普仁醫院隸屬於英國基督教會,主要的服務對象就是英國僑民。1931年3月,英國駐華大使館從香港匯豐銀行取出庚子賠
款中的10萬元,在外八區(即現在的崇文區)購買空地20餘畝,開始籌建普仁醫院新址。1933年建成一座二層小樓,由於使用庚子賠款建成的,故被稱為「庚子樓」,現在這座小樓已經被拆除了。1933年3月,新普仁醫院正式建成使用,當時醫院有職工30多人、病床只有50張,每天門診100多人。此時的院長白子明是受英國駐中國大使館委託管理醫院事務的。
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這所醫院由日本人接管,改辦衛生試驗所。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醫院又被國民黨北平市衛生局接管,改名為衛生試驗所,主要工作是食品檢驗。1947年初,國民黨北平市衛生局又委派北平醫院(即現在的北京醫院)在這裡附設了北平醫院分診所。1948年初,北平醫院又在這裡借了十幾間房作為病房,並將分診所改稱北平醫院分院,由陳海辰任院長。此時,這所醫院只有6張床位、十幾位工作人員。1949年2月,北平解放。這所醫院被中共北平市公共衛生局委派軍管會接管。同年7月,北平醫院分院改名為北平市立第四醫院,隸屬於北平市公共衛生局。此時的陳海辰院長成為了解放後第四醫院的第一任院長。當時全院有職工40多人,病床16張,日門診量100多人次。建國後,正式更名為北京市第四醫院。